金融市場至今仍然對風力發電行業巨頭張傳衛的“千億目標”銘記在心:銷售收入達到1000億元、市值達到1000億元、產值達到1000億元。
根據可查證的資料顯示,張傳衛所提及的目標最初在2022年的媒體報道中被提及。在那一年,他所掌控的明陽智能(601615.SZ)迎來了輝煌的時刻,其市值甚至幾次超過了A股的風電領軍企業金風科技(002202.SZ)。
然而,最近一年來,由于供需錯配和降價潮的影響,風電產業鏈的盈利能力下滑。這種情況影響著包括明陽智能在內的風電整機廠商的經營表現。與此同時,“明陽系”本身也在今年上半年受到了風波的影響,其中明陽智能被MSCI中國指數剔除,而明陽電氣(股票代碼301291.SZ)因不良行為而被國網列入黑名單。
實際上,要達到“千億”級別,無論是市值還是收入,張傳衛和他的“明陽系”可能需要走得還有很遠。
18萬股東參與了這家擁有百億資產的“明陽系”公司。
張傳衛手握兩家上市公司,有望實現他"三個千億夢"中1000億市值的目標,這是不可否認的。
2022年7月,明陽智能達到了市值突破800億元的新高;到了2024年5月,明陽電氣的市值高點也達到了136億元。將兩者市值相加可得,“明陽系”整體市值已經超過930億元,僅差一步即可達到千億市值。
然而,幻想總是比較樂觀的。并且不管兩家上市公司在同一時刻再次達到高市值的可能性有多小,即使單獨一家公司想要在當前市場情況下重新獲得成功也是非常困難的。特別是對于明陽智能來說,兩年來市值下跌了600億元,甚至在一段時間內市值一直在200億元上下波動。
作為中國風電整機商的代表,明陽智能早在2021年5月就被納入了MSCI中國A股指數。
MSCI指數備受重視的原因在于其具有吸引海外投資者的能力,從而使得被納入指數的公司能夠獲得更多的市場關注和資金流入。”這是一位機構投資者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的說法。
根據Wind數據顯示,2021年下半年至2022年期間,明陽智能的機構投資者持股比例整體呈上升趨勢。其中,機構投資者持股比例在2022年6月30日的定期報告中達到最高點,總計占比高達54.40%。
觀察明陽智能的股票走勢后發現,機構股東持股比例與其股價呈現高度一致。當該公司機構投資者數量達到峰值時,明陽智能的股價也會同時達到頂峰。
但是今年情況有所不同,隨著機構股東大量拋售明陽智能股票,該公司截至第一季度末的機構持股比例下降到近三年來的最低點,僅為33.39%。由此,該公司的市值也開始陷入低迷狀態。
需要注意的是,自今年6月3日起,明陽智能已經正式被MSCI剔除了中國A股指數。截至7月10日的收盤,明陽智能的股價收于8.97元/股,相比之前的高點下跌了超過70%。
與明陽智能的劇烈波動相比,明陽電氣的股價變動較為穩定。截至7月10日收盤,該公司股價為32.95元/股,較最高價下跌了13.03%。
今年上半年,明上半年,明陽半年,明陽電年,明陽電氣,明陽電氣卻卷陽電氣卻卷入了氣卻卷入了一起卻卷入了一起丑卷入了一起丑聞。
2024年2月27日,國家電網電子商務平臺發布了一則重要通告,宣布從2024年2月18日開始,將對明陽電氣的所有采購品類實施“熔斷機制”招標采購。這一措施表示明陽電氣在國家電網的采購體系中將經歷重大變化,其產品和服務的采購流程將會受到更為嚴格的審查和限制。
隨后,在2024年5月7日和6月3日,國網湖北省電力有限公司在電子商務平臺上發布通知,宣布自2024年2月23日至2027年2月22日期間,國網湖北省電力有限公司將在湖北省舉辦的集中招標活動中列入黑名單,為期3年,限制明陽電氣及其關聯公司中山明陽的所有產品類別。
明陽電氣雖然認為這次事件不會對公司的生產經營和未來業績造成重大不利影響,但是從品牌信譽的角度來看,這個事件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是無法被忽視的。
多家證券公司降低了盈利預期。
2024年第一季度,明陽智能取得了顯著的業績改善。
在這個財政年度,這家公司的收入達到了50.75億元,凈利潤為3.04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實現了從虧損到盈利的扭轉。
然而,多家證券公司在評估明陽智能第一季度業績時,調低了對該公司未來兩年盈利的預期。
比如說,浙商證券先前預測明陽智能在2024年和2025年的母公司凈利潤分別為53.75億元和70.27億元,經過調整后為26.46億元和32.11億元;而平安證券則將2024年和2025年的明陽智能母公司凈利潤預測值從55.35億元和73.13億元下調為20.38億元和34.91億元。
21世紀經濟報道的記者們發現,浙商證券擔心明陽智能可能會面臨海上風電項目開工進度不及預期,以及風機領域的激烈競爭可能導致盈利能力下降的風險。而平安證券考慮的是當前風機市場競爭形勢以及公司風機業務成本的情況。
在“明陽系”資本版圖中,明陽智能毫無疑問是備受外界關注的公司。
全球風能理事會(GWEC)的數據顯示,到2023年,中國的風電裝機容量將增加81.6GW。其中,明陽智能的貢獻將達到約10.19GW,使其名列全球第五。
21世紀經濟報道的記者通過研究最近幾年的業績數據發現,明陽智能在2021年和2022年的經營表現取得了顯著成就。2021年的營收達到了271.58億元,凈利潤為31.01億元;2022年的營收進一步增長至307.48億元,凈利潤達到34.55億元。這連續兩年的亮眼表現得益于公司實施的風機大型化策略降低成本以及新能源電站利潤的提升,同時也因為“搶裝潮”帶來的刺激影響。
然而,風力發電的“爭搶安裝潮”提前實現了行業未來部分需求,但潮水退去后導致風力發電行業“內卷”現象變得更加嚴重。
“目前整個風電整機招標價格受到行業競爭的影響,處于低水平,整個產業鏈盈利面臨壓力,需要密切關注風機價格是否能夠停止下跌。”一位風電產業的分析專家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說。
事實上,過去一年國內風電整機廠商業績受到了價跌的影響壓力很大。
2023年,明陽智能的營收為278.59億元,同比減少了9.39%;凈利潤為3.72億元,同比減少了89.19%,遭遇了上市以來首次營收和利潤的大幅下滑。在股東大會上,明陽智能董事長張傳衛解釋稱,公司主要受到海上風電項目延期交付和電站產品銷售減少的影響,“去年,毛利率低于行業水平。”
根據財務報告顯示,2023年,該企業的風機和相關配件銷售業務毛利率由2022年的17.77%下降至6.35%,降低了11.42個百分點。
然而,在張傳衛的看法中,明陽智能在海上風電領域具備一定的優勢。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國內海上風電項目發展緩慢,并且項目審批進程不如預期。浙商證券分析指出,“海上風電產業鏈的業績并不順利,整體利潤有所下降。”
明陽智能公司也開始關注海外市場。
明陽智能近日進軍德國風力發電市場,與德國清潔能源公司Luxcara簽署供應協議。根據協議,明陽智能將成為Luxcara的首選服務商,為其在德國北海270MW Waterkant海上風電項目提供16臺單機容量高達18.5MW的海上風力發電機組。
中國風電企業在海外出口面臨的主要挑戰是被指責進行“不公平競爭”,這種指責往往是由于海外貿易保護措施加劇,導致出口業務無法達到預期。更多股票資訊,關注財經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