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信證券表示,正在考慮通過發行股份來購買萬和證券的資產,因此自8月22日開市以來,公司的股票已停止交易。
有行業人士調侃道:“國信要進入行業的頂尖行列,不僅僅需要收購一個萬和,而是要收購多個萬和。”
證券行業又一場并購盛事揭幕。
8月21日,國信證券公告表示,公司正在籌備發行股份以收購萬和證券的資產。由于該事項仍存在不確定性,為了保護投資者權益,公司股票自8月22日開市起停牌。預計將在不超過10個交易日內公布此次交易的具體方案。
面對新公告,行業內瞬間掀起一陣騷動,討論聲不斷。據財經365了解,這項看似突如其來的收購計劃其實早已有所計劃。有行業人士透露,“國信證券對這筆收購可能興趣不大,主要是因為萬和的規模,但在這個時點上仍然積極推動。”
“國信要成為行業的領頭羊,僅僅收購一個萬和是不夠的,還需要收購多個萬和。”有業內人士打趣道。
國信證券宣布,公司已與深圳資本運營集團簽署了《意向性合作協議》,計劃通過發行股份的方式收購萬和證券53.09%的股份,而深圳資本運營集團是萬和證券的控股股東。
這次收購有什么顯著特點?合并后會產生怎樣的結果?
需要注意的是,國信證券和萬和證券的實際控制人都是深圳國資委。這項在深圳國資委推動下的券商合并案,意味著在合并過程中可能會遇到較少的阻力。
另一個需要關注的變化是排名的影響。到2023年底,國信證券的凈資產為1105億元,位列行業第9.而萬和證券的凈資產為54億元,排在第85位。兩者合計的凈資產將達到1160億元,較2023年底有所增加,增幅為5%。
盡管此次并購難以顯著提升國信證券在行業內的排名,但它有助于擴大公司的業務規模和綜合實力,同時降低萬和證券作為小型券商所面臨的市場和業務風險。這一并購可以看作是深圳國資委在證券行業進行資源整合和戰略調整的舉措。通過此次并購,深圳國資委能夠進一步優化其金融資產的配置,增強整體競爭力。
對于萬和證券而言,這或許是擺脫發展困境的一個機會。幾年前,萬和證券一直希望通過增資來增強自身的發展實力,但始終未能實現。被收購也許是一個更明智的選擇。與許多中小券商類似,萬和證券在近幾年不僅面臨發展瓶頸,還在合規等方面遇到了一些問題。
我們需要重點關注未來的整合行動。每次收購后的業務整合都是一個重大挑戰。
深圳國有資產推動“國信與萬和”合作。
根據財經365的消息,“國信+萬和”這樁收購案主要是受深圳國資委的推動。
從股權結構來看,萬和證券的實際控制人是深圳國資委,經過層層分析其持股比例超過92%;而國信證券的實際控制人同樣是深圳國資委,透視后其持股比例為55.7%。
萬和證券的業務規模較小,2023年的凈資產為54.5億元,凈利潤為0.6億元。而國信證券的凈資產則為1132億元,凈利潤為64億元。在收入結構方面,萬和證券的投行業務有所優勢,2023年該業務占總收入的64%,但由于萬和證券整體業務規模有限,投行業務的收入僅為0.8億元;相比之下,國信證券的投行業務收入達到了13.6億元。
有行業分析人士表示:如果以1.1倍行業平均市凈率(PB)作為萬和證券的公允定價估算,那么萬和證券的估值可能在60億元左右,而國信證券的總市值為869億元。在這種換股比例下,深圳國資在國信證券的持股比例可能提升至56%。此外,國信證券的凈資產有可能增長至1191億元,相當于原凈資產的1.05倍。
總體來看,此次股權合并是深圳國資委下屬金融機構的整合與調整,有利于降低中小券商的業務風險。
在過去兩年里,萬和證券的盈利表現波動較大,2023年的凈利潤為0.59億元,而2022年則出現了2.15億元的凈虧損。公司的收入結構主要以自營業務為主,2023年經紀和自營收入的比例分別為18%和57%。截至2023年,萬和證券的凈資產和凈利潤在行業中分別排名第85和第99位,而在2021年,其經紀和自營業務的排名則分別為第86和第39位。
萬和證券目前設有27家分公司和25家營業部,在網點布局上并沒有明顯的優勢。
方正證券的首席非銀分析師許旖珊表示,這次收購預計將幫助國信證券提升其資本實力的排名。截至2023年底,國信證券的凈資產為1105億元,排名行業第9.而萬和證券的凈資產為54億元,排名第85.如果不考慮配套募集資金,合并后兩者的總凈資產將達到1160億元,較2023年底增長5%。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認為,這次整合有望為國信證券帶來一定的資產增值,但對業務增長的直接推動效果可能不會特別顯著。整合完成后,深圳國資委在國信證券的持股比例有所上升,這可能會增強其在公司治理方面的影響力。這次整合的成本相對較低,但預計在資本規模等排名上的提升可能并不會太明顯。
至今已發生六起并購案例。
在今年,券商并購頻繁成為市場的焦點。其中備受關注的案例包括“國聯與民生”、“浙商與國都”、“西部與國融”、“平安與方正”以及“太平洋與華創”。加上最近的“國信與萬和”,證券行業的并購案例已經達到了六起。
浙商證券與國都證券的最新動態于7月16日公布。浙商證券近日收到國都證券轉發的《中國證監會行政許可申請受理單》,證監會已依法受理國都證券主要股東和實際控制人變更的申請。結合浙商證券在6月7日發布的公告,浙商證券將持有國都證券34.25%的股份。
國聯證券與民生證券最新動態:8月8日,國聯證券發布了《國聯證券發行股份購買資產并募集配套資金暨關聯交易報告書(草案)》。該公司計劃通過發行A股股份,向國聯集團、灃泉峪等45名交易方購買其所持有的民生證券99.26%股份。此外,國聯證券還擬向不超過35名特定投資者發行股份,募資總額不超過人民幣20億元(含本數)。本次交易的總對價為294.92億元。
西部證券于今年6月21日發布公告,宣布公司正在計劃通過現金支付方式收購國融證券的控股權,具體的股份比例將根據最終簽署的股份轉讓協議確定。業界對這次收購可能帶來的積極影響進行了分析。如果此次并購重組成功,將會在資金、人才和業務等方面增強雙方的資源互補。
平安與方正的合作推進情況引人關注,尤其是“臨門一腳”何時落地。3月29日,方正證券召開了業績說明會。針對投資者的提問,方正證券董事長施華表示,將與各方共同努力,從股東和投資者價值最大化的角度出發,依據方正集團的重整投資協議及監管要求,按既定節奏推進相關工作。若有新的進展,將會根據金融監管部門的規定和指引,及時進行信息披露。
申萬宏源研究的非銀業務首席分析師羅鉆輝在報告中指出,目前證券行業的并購重組已經基本具備了內外部條件。在內生驅動與政策引導的雙重影響下,券商間的并購整合正在加速。并購整合應以公司的整體戰略為導向,尋找那些具有較強互補性的目標(包括業務和區域等),以爭取實控權并實現財務并表。目前,無論是大型券商還是中小型券商,都面臨著發展瓶頸,監管層也積極表示支持并購重組,因此證券行業內的并購整合趨勢仍在繼續。當前券商并購重組的四大思路包括:解決同業間的競爭問題、滿足區域特色券商的做大做強訴求、推動國有資本與民營券商的整合,以及同一實際控制人旗下不同券商的整合機會。
畢馬威的2024年證券行業調查顯示,中國證券行業的并購交易主要受到以下幾個因素的推動:業務擴張、風險管理、金融業對外開放的政策,以及地方金融控股平臺的金融牌照布局。更多股票資訊,關注財經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