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證50指數在25個交易日暴漲58.6%,之后5個交易日暴跌16%,成交量也萎縮。然而,12月5日,北證50指數再次上漲7.28%;十二月六日下跌1.16%,成交額為146億元,與前一天相比,成交額略有下降。
在這種情況下,北交所會迎來調整后的新一輪行情嗎?
為此,中國基金報特別邀請開源證券北交所研究中心總經理諸海濱、申萬宏源專業特新首席分析師劉靖共同研究北交所的市場前景。
十二月五日,在2023年第21屆新財富最佳分析師評選中,開源證券和申萬宏源證券分別被評為2023年新財富最佳北交所研究團隊的第一名和第二名。
或者迎接系統性重估的第二步?
至于北證50之前的飆升,諸海濱認為,隨著北證所市場改革從量變到質變,以及北證所與滬深市場互聯互通渠道的開放,“北證所11月份市場的內部邏輯是北證所市場的系統重估。”
北證a股整體PE估值在11月第三周大幅回升,從17.82倍回升至22.29倍,隨著首輪重估結束,上周北證50略有回調,上周北證a股整體PE估值從22.29倍回落至21.06倍。
在諸海濱看來,隨著市場高質量投融兩端的擴張,進一步推進北交所直接IPO制度、轉板實施等措施,以及北交所流動性明顯改善后的估值折扣要求修復,“重新估值的進程將繼續”。
“從長遠來看,隨著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加入北京證券交易所,主流投資機構在研究北京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后發現認知差異較大,北京證券交易所可能會迎來系統重新評估的第二步。這個過程可能會在除夕夜一步一步推進。”海濱強調。
在劉靖看來,北證50指數前一階段確實大幅上漲,部分投資者擔心下跌風險。這次上漲的原因之一是北交所長期關注度低,估值低。前一段是估值修復市場,目前北交所沒有整體泡沫。
“北證50指數的波動會增加,但大幅下跌的風險并不大。預計整個市場成交額將保持在100億元左右,周轉率在5%左右,市場流動性明顯增強。”劉靖說。
在12月4日發布的研究報告中,華金證券策略研究團隊認為,北證50的趨勢大多與上證指數同步,獨立市場主要受自身政策和業績的驅動。
對于后續走勢,華金策略認為,北證市場短期上漲空間可能有限,成長型行業占優;即使北證后續還是一個獨立的市場,根據歷史經驗和政策導向的TMT、新型能源、汽車、醫藥等行業占主導地位。
怎樣挖掘后市機遇?
至于現階段北京證券交易所的投資機會可以從哪些方面進行挖掘,諸海濱表示,北京證券交易所的投資機會要抓住北京證券交易所支持創新型中小企業的定位主題。投資邏輯是關注稀缺性強、增長快的成長型企業和行業前景好的企業,可以借助一些低估值、高分紅、高分紅等指標進行篩選。
另外,轉板機制的暢通將推動京滬深三大交易所的估值差減少,北交所優質企業的轉板預期也將帶來一定的投資價值。
在投資主線上,要密切關注半導體材料和服務、國產高端儀器檢測、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業鏈等“專精特新小巨人”和特色細分產業鏈。
在風險方面,諸海濱建議,目前節點要注意市場過熱追高風險,理性看待市場走勢,關注更有業績支撐的中大市值企業。
而劉靖則認為,近期北交所市場主題投資活躍,但個股大幅波動,投資者仍需識別個股風險。
劉靖分析:“年報前,市場處于業績真空期,預計主題風格將在2024年春季持續下去。北京證券交易所未來的投資機會在于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新股投資,預計明年北京證券交易所新股發行的數量和質量將有所提升,新股認購仍是值得參與的策略;其次是小盤增長,可以關注半導體、出口鏈等領域的優質企業。”
“蹺蹺板效應”或短期現象
諸海濱表示,關于滬深市場與北交所市場存在蹺蹺板效應的說法,“這種蹺蹺板效應或短期、被動的產品。”
投資者可能會誤解,目前北交所總市值不足4000億元,流通市值不足1900億元。目前,北交所的日營業額只有100億-200億元,甚至不如滬深一家大型市值公司的市值和營業額。
因此,北方證券交易所對流動性的分流起著非常有限的作用。目前所謂的‘蹺蹺板’更有可能是市場資金流動性偏好和投資者對中小股的風格偏好造成的。
“從長遠來看,北證50指數疊加,科技創新板50指數疊加。、創業板指數、滬深300指數、北證50指數都是與主流指數同向運行的趨勢,不會有蹺蹺板的效果。”諸海濱強調。
劉靖還認為,這種“蹺蹺板效應”是短期的。從長遠來看,北證和滬深之間的聯動仍然大于蹺蹺板效應。然而,當滬深股市疲軟時,如果賺錢效應和熱點集中在北交所,就會出現明顯的差異。
“固定收入+”部門正在推進北交所公募布局
在機構資金進入北京證券交易所市場方面,諸海濱認為,經過“深度改革”,北京證券交易所做市商擴張、920新段提高市場認可度、將合格證券納入CSI指數樣本空間等措施,將有助于進一步提升北京證券交易所的市場地位和影響力,吸引更多機構資金,促進北京證券交易所市場機構資金活躍度的提升。
“目前,越來越多的機構和個人投資者計劃參與北京證券交易所,這對北京證券交易所市場的進一步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諸海濱說。
劉靖表示,公募等主流機構正在積極開放北方證券交易所權限。“以新股認購為主要戰略之一的‘固定收益+’部門,是推動北方證券交易所公募基金布局的一大力量。由于市場預計2024年滬深IPO數量將下降,北方證券交易所新股認購收益不容忽視。考慮到公募申請預算等因素,預計2024年上半年將是系統開通交易渠道的高峰期。”
據《中國基金報》記者不完全統計,近日,北交所上市公司如曙光數創、奧迪威、納科諾爾、阿為特、春藥等。受到機構的關注和調查。
其中,服務器液冷龍頭曙光數創獲得了17家機構的聯合調研,包括CICC、華商基金、元樂盛等。阿為特獲得了12家機構的聯合調研,包括CICC、路博邁、博時基金和高毅資產。更多股票資訊,關注財經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