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資本市場波動加劇之際,中資上市企業掀起新一輪護盤行動。最新交易數據顯示,4月7日至11日期間,港股市場累計回購金額突破99億港元,較前周激增89%,創下今年以來單周回購規模新高。其中科技與金融板塊龍頭企業的積極動作,為市場注入強心劑。
資金流向透視
根據港交所披露信息,上周港股市場共發生127筆回購交易,日均資金消耗量達19.8億港元,較前周期增長51%。值得關注的是,有四家企業單周回購規模突破10億港元大關:騰訊控股以24億港元居首,匯豐控股(15.4億港元)、阿里巴巴(11.5億港元)及保誠集團(10億港元)緊隨其后形成第一梯隊。
對比前交易周期(3月31日-4月4日)數據可見,雖然受清明假期影響交易日減少,但日均回購金額仍保持13.1億港元的較高水平。市場分析師指出,這種"假期效應"后的報復性增持,反映出機構投資者對估值修復的強烈預期。
雙市場聯動效應
跨市場觀察顯示,A股市場同步呈現資金活躍態勢。據統計,4月首周(4月7日-11日)A股上市公司累計實施46.5億元回購,環比增長31%。紫金礦業以單周10億元回購規模領跑,另有7家企業投入超億元資金實施市值管理。
方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燕翔分析指出:"2024年A股市場回購總額突破1600億元,同比增幅達71%,這種持續性的資金運作正在重構市場估值體系。"值得關注的是,當前回購潮呈現三大特征:行業龍頭主導、資金規模升級、實施頻次加密。
企業實力背書
從財務健康度觀察,實施大規?;刭彽钠髽I普遍具備強勁的現金流支撐。以騰訊控股為例,該集團近期將單日回購額度從5億港元提升至6億港元,僅上周四日即完成24億港元資金投入。這種持續性操作建立在其2024年經營現金流凈額超1800億港元的財務基礎之上。
市場影響評估
證券研究機構測算顯示,當前港股市場動態回購比率(回購金額/日均成交額)已升至0.85%的年內高位,顯著高于歷史均值水平。這種資金面的積極變化正在產生多重效應:一是提升每股含金量,二是改善市場流動性結構,三是傳遞價值低估信號。
某外資投行分析師指出:"當龍頭企業回購力度超越市場預期時,往往會觸發估值重估進程。特別是科技板塊當前市盈率處于近五年30%分位,安全邊際已較為明顯。"
政策環境助力
值得注意的是,監管部門近期連續出臺優化回購制度的新規,包括延長回購股份持有期限、簡化實施程序等舉措。政策紅利的釋放,疊加企業自身發展需求,正形成資本市場良性循環。據統計,2025年Q1港股通資金凈流入規模同比擴大47%,顯示內地投資者對港股市場的配置意愿持續增強。
(本文數據來源:港交所披露易、東方財富Choice終端,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決策需謹慎。)更多股票資訊,關注財經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