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賣方研究所“卷上”熱搜。
近日,幾張有關華東地區某上市券商研究所的聊天記錄在業內廣泛傳播。截圖顯示,該研究所所長在工作群中公示了實習生的出勤統計,以“工作時長不夠、浪費部門資源”為由,取消一實習生實習資格,并要求“對工作8小時以下的實習生單獨溝通,不能提高的全部勸退”。
在行研供給過剩、公募基金降低交易傭金的大背景下,賣方研究的內卷程度正在進一步加深,首當其沖的就是常被業內調侃為“小黑工”的實習生。與此同時,部分券商研究所管理層的“卷言卷語”也頻頻走紅,從實習生到分析師再到所長,似乎沒有人能在這個行業“不卷”。
日均工作超13小時
“排名第一的平均工作時間超過13小時,非常給力。”在網傳聊天記錄中,該研究所所長要求加強對實習生管理,包括取消排名最尾的、日均出勤時間只有5個多小時的實習生實習資格,并對日均出勤時間不足8小時的單獨溝通,不能提高則全部勸退。
圖片顯示,該研究所會對實習生出勤進行統計,平均出勤時長精確到秒。數據顯示,當周27名實習生中,有7人出勤滿5天,8人出勤4天,21人出勤時長超過8小時,最長的平均出勤時長高達13小時40分鐘。
針對上述網傳截圖,不少業內人士認為雖然看起來過于苛刻,但確實反映了行業內卷的現實。亦有接近該券商的人士坦言,“這個行業基本都這樣,現在基本只有最卷,最能干活的實習生才能留用。”
近兩年,上述券商大刀闊斧投入研究所業務。公開數據顯示,目前這家券商的注冊分析師人數已從十余人快速增長至50人,今年上半年共實現分倉傭金約1.06億元,同比增長472.36%。研究所所長曾于去年5月表示,未來3年,研究所將通過戰略性投入,在現有基礎上進行擴容,力爭綜合實力進入行業前十。
行研“內卷”,實習生“受傷”
券商中國記者發現,不少研究所在招募實習生時不約而同提高了門檻。
學歷方面,非985、211、海外名校本碩不看;工作時長方面,有的甚至要求每周到崗5天、至少實習半年;而在實習生最為看重的留用機會方面,有的坦言“研一/大四保研優先”(沒有留用機會),有的則強調“表現優異可留用”,但究竟如何算優秀卻語焉不詳。
就算是順利拿到實習資格,能否順利取得有用的實習經驗證明,同樣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例如,某券商宏觀研究團隊就曾列出過年度十大優秀實習生,其中不乏清華五道口、港大、美國喬治敦、日本慶應義塾等國際知名高校畢業生。更值得玩味的是,該榜單是按照實習時長排名的,且暑期實習生并不參評。
網絡社交平臺上,有關賣方實習生究竟有多卷的討論,也總能讓諸多有志于此的年輕人心有戚戚。“實習生工作8小時是基本要求”“有協議的少之又少,絕大多數都是遠程、沒工資、隨時待命,還要用自己電腦的‘小黑工’”……更有人大膽開麥,稱所謂實習生就是用來完成重復性工作的廉價勞動力。
雞血言論接連出圈
如今,賣方研究市場競爭加劇,行業分倉傭金率整體呈現下降趨勢,前十家券商平均公募分倉傭金率由2017年的0.085%下滑到2022年的0.075%。在此背景下,部分券商研究所管理層的“卷言卷語”也頻頻走紅。
就在上個月,一券商研究所所長的一段“狼性激勵”在圈內廣泛傳播,其中提到“賣方,每過一個月,壓力翻倍”“現在沒有地方可以躺平,除非你徹底離開這個行業”“市場的殘酷程度遠超過你的想象”。
而在去年4月,上海一券商研究所固收首席也曾就“瘋狂工作,瘋狂搞派點”的言論致歉。“希望大家從明天開始瘋狂工作,瘋狂搞派點”“沖不了的,請節后就開始找工作轉行”“公司不養閑人,你們必須比我還拼”“一直要轟炸到微信對我限流為止”……據稱,彼時他連微信簽名都改為“感謝派點支持”,每天晚上9點都雷打不動地進行電話會。
廣發證券此前在一份研報中提到,參考歐洲投行經驗,市場競爭加劇,市場傭金率下滑,疊加MiFID II的實施等因素共同推動分析師隊伍的衰減。據Integrity research,自2012年以來,全球12家最大的投資銀行的分析師人數已經下降了30%,從4400名分析師下降到2020年中期的3000多名。
而賣方的研究業務則面臨“雙刃劍”:賣方研究范圍縮減,部分賣方的研究成本上升,獨立研究機構的收入壓力加劇,賣方研究團隊人才分流;但長遠看,市場對高質量分析師的需求進一步集中化。更多股票資訊,關注財經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