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www.hand93.com)“若我倘占一席位,都想入座,觀賞這個驚險人生。”林夕的《游樂場》如此寫道。
游樂場、歡樂谷、水上樂園、主題公園……總之,誰能拒絕樂園呢?“世界主題樂園之都”奧蘭多每年吸引超7000萬游客;“90后女孩500天去250次主題樂園”的新聞引發網友的實名羨慕。樂園,給我們帶來消費樂趣,也折射出更多內容。
早在古希臘、羅馬時代就出現了集市雜耍。音樂、舞蹈、表演、魔術……就是古早的游樂園元素。娛樂花園的出現則讓它的地點較為固定,氛圍輕松。工業時代到來,熱鬧、刺激、擁有機械設備的游樂園開始點燃大眾的興奮點。1893年,芝加哥世博會園區內首次設置了集中游樂場所:大道樂園,并為之后大規模的游樂園奠定了基本模式。
此后,機械游樂園們層出不窮,并在歐美經歷了幾十年的黃金時代,卻隨著二戰后的經濟發展而衰落了。當人們有了更多娛樂選擇,被動、單調的機械游樂園被拋棄了。這是一場技術和人文的較量:無論你設置多尖端的游樂設施,仍需要一本好劇本。華特·迪斯尼則成了這個突破性的編劇。1955年,世界上第一個主題公園迪斯尼樂園在加利福尼亞建成。在主題公園,人們的游樂有了主題情節,配以色彩、魔幻、刺激,能真正沉浸于奇妙世界中。它引發的轟動就不必說了,直接讓主題公園的形式風靡美國乃至全世界。
相比之下,國內的主題樂園晚了整整30多年:1989年,深圳“錦繡中華”開幕,才成了國內主題樂園的起點;1997年,長隆野生動物世界開幕,成為國內首批具備國際水準的主題樂園;2016年,迪士尼樂園開到了上海,業內預言:這是中國樂園經濟的拐點。從集市雜耍到娛樂花園,從刺激為主的機械游樂園再到主題、情節為先的主題樂園,在樂園變遷中我們看到技術的突飛猛進,也看到人文需求的最終回歸。
樂園經濟,能帶來什么?樂園經濟,顧名思義,就是依托樂園建設和運營,帶動整個產業鏈發展。說到這里,我們就必須去“世界主題樂園之都”奧蘭多取取經了。很久之前,奧蘭多還只是美國佛羅里達州下面一個種柑橘的小地方,但隨著7個世界頂級主題公園、4個世界頂級水上公園的建立,它成了旅游圣地。接著,它布局了高新科技產業,被稱為“佛羅里達的硅谷”。
農業小城、旅游城市、高新硅谷,這完全是農家女、社交queen到科研大師的“三級跳”。看看奧蘭多的發展歷程,你就不難感受到樂園經濟的魅力。
第一步,樂園引流,發展旅游:1971年,奧蘭多建成了世界最大的迪士尼樂園。靠著樂園帶來的旅游經濟,它飛速發展,成為了大都市。
第二步,吸引投資,集群效應:有了迪士尼樂園帶來的效應,很快它就吸引了華納兄弟、環球影城等娛樂公司都前來投資,直接成就了它的“主題公園之都”的地位。至2017年,這個市區人口只有20多萬的小城,每年接待游客超7000萬,約等于北、上、廣、深四地人口總和。
第三步,創造就業,吸引人才:城市發展帶來的直接效果就是創造了大量崗位。在創造就業崗位排名榜上,奧蘭多排在全美第5。同時,它還成了高校聚集地,全美第二大大學中佛羅里達大學就在這兒。
第四步,布局新產業:有錢、有人才,當然要布局新產業了,這里有航空航天基地、全美訓練網球訓練基地、全美第二大會展中心,高新技術產業、運動產業、會展產業都發展得風生水起。主題樂園托起一座城,是不是每一步都安排得明明白白?樂園經濟帶來的絕不僅是游客,更是資金、就業、人才與城市新布局的機會。
樂園經濟下,選手們如何突圍?
有機構預測:至2020年,國內主題公園整體游客量將超越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主題娛樂市場。面對這么大的蛋糕,樂園選手們當然要發力了。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目前國內2700多家主題樂園,投資過億的就有142個,但只有10%能實現盈利。
窺一斑而知全豹,在樂園的發展中,我們看到了樂園經濟的新風向。而對樂園選手來說,抓住機會,以新模式、新玩法形成新勢力,才是當下與今后需要探索的內容。更多股票資訊請關注財經365官網!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