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www.hand93.com)訊:從科創板設立到科創板細則公布,用了117天!從科創板細則公布到第一批受理企業公布,用了20天!
第一批受理企業后,短短過了5天,第二批受理企業就公布了!包括:華興源創、微芯生物、特寶生物、二十一世紀空間技術、虹軟科技、光峰科技、貝斯達、科大國盾等8家公司!截至到目前為止,科創板受理的企業已經達到17家!
科創板的設立,對于散戶來說是多了一個投資渠道,但是對于創投公司來說是多了一個退出渠道!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最顯著的區別之一就是投資的退出!對于創投公司來說,目前投資的退出渠道主要有是通過IPO、新三板、并購、股權轉讓、借殼上市等4種方式推出,其中IPO占比為31%,是最主要的主要的退出方式,其次是新三板占比為24%、股權轉讓占比為22%、并購占比為13%。
自2017年第四季度以來,IPO發審速度逐步放緩,過會企業的數量直線下滑,2017年前9個月,平均每月過會企業數量為39.25家,但2017年10月份以來,過會企業的數量驟降至11.67家,不到前9個月的1/3。在新三板市場上,掛牌企業家數急劇銳減,截至到2018年11月份,新三板的掛牌企業家數連續9個月下滑,發展已經進入困局。IPO發審速度變緩、新三板陷入困局,這對于創投公司來說,毫無疑問進入了寒冬!
清科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股權投資基金共發生2657筆退出,其中被投企業IPO占到了996筆。相較于2017年的3409筆退出、1069筆IPO有了較大的下滑,“退出難”成為創投行業的普遍難題。科創板注冊制的提出,最先受益的就是創投公司!使得創投公司的退出、減持更加順暢!
科創板開閘之后,最著急、最迫切的創投公司!都在爭先恐后的把自己手里的公司推向科創板!剛剛做了個統計,在已經受理的17家企業當中,幾乎每一個企業之前都做了多輪融資,背后堆積了一大堆創投公司,17家企業當中創投公司就接近百家!
以第一批申報安翰科技為例,目前總共進行了3輪融資,參與的創投公司是9家,發行估值大概為120億,而這家公司2018年的凈利潤是6594萬,發行市盈率就高達181倍!這意味著什么?如果這家公司保持目前的盈利不變的話,181倍的市盈率,如果靠分紅的話,你投資這家公司大概需要181年才能回本!
而且從歷史數據來看,公司成立10年以來,利潤數據非常一般,2016年,扣非凈利潤虧損3800萬元,2017年,扣非凈利潤虧損3700萬元,2018年,扣非凈利潤2500萬元,所以也別指望有太大的成長性!客戶也非常單一將近80%產品賣給民營體檢機構美年健康!
但是對于創投公司來說,投資收益幾乎是幾十倍上百倍的增長!同晟資本,2010年,由同晟資本領投,給安翰科技2500萬元天使投資,投完之后安翰科技估值1個億!而現在安翰科技估值120億,估值整整提升了120倍!這也就意味著當時的2500萬翻了120倍!2017年2月份,在安翰科技A股融資的時候,由中衛基金領投,軟銀中國和金沙江創投跟投,投完之后安翰科技的估值還是沒變,還是1個億!過了6個月,2017年8月份,安翰科技獲得一億美元B輪投資,投資方包括大中投資、軟銀中國資本、優勢資本、虔盛投資、厚新健投、同晟資本,投后估值10個億。這也就意味著,以目前的市值來看,就即使B輪介入的創投公司,也獲得了將近10倍的收益。
科創板上市,背后的創投公司是最大受益方,一般來說,哪家創投公司壓中的企業越多,最后獲得收益也就越大。
從上面的表中我們可以看出,就已經受理的這17家公司來說,背后的創投公司不僅多,而且相當分散,基本上不存在一個創投公司連續壓中多家科創板擬上市企業的情況,其中壓中數量做多的是:深創投,連續壓中兩家,一家是深圳光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另外一家是深圳微芯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體來看,深創投在2013年和2016年分別參與光峰科技的A輪融資和B輪融資,投資金額和投后估值光峰科技并未進行透露。2015年5月29日,深創投又參與了深圳微芯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E輪融資,投資金額也未進行披露。
最后,科創板,目前市場關注度極高,短期供不應求,初期有溢價,能賺錢,但是如果想持續賺錢還得考量上市公司本身!更多股票資訊請關注財經365官網!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