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www.hand93.com)訊,財聯社記者從多個信源處獨家獲悉,10月26日,國家發改委將召集部分房企在京開會,目前已有多家房企收到通知,有房企高管已趕往北京。
“發改委直接電話通知,此次參會企業多為美元債大戶。”知情人士向記者透露,此次會議或為摸底房企美元債情況。
另一消息人士告訴記者,召集房企開會的具體部門為國家發改委外資司,會議初定周二下午進行。
相關分析人士認為,發改委在目前的時間節點,召集部分美元債發行規模較高的房企開會,除了排摸房企境外債到期情況及房企存在的壓力,在一定意義上也釋放出維穩信號。
聯合資信發布的報告顯示,今年以來房地產行業調控政策持續收緊,融資環境發生變化,一些房企盲目擴張的勢頭得到遏制。近期房企信用風險事件增多,伴隨個別中大型房企發生債務違約及負面信用事件,房地產行業的信用狀況引起了部分國內外投資者的關注,共同加大地產美元債收益率階段性上行壓力。
克而瑞機構也表示,2021年以來,房企債務違約事件增加,且逐步蔓延至頭部房企。疊加房貸兩集中等政策的影響,境外投資者對國內房地產行業的擔憂有所加劇,這導致了近期房企境外發債市場波動較大,房企境外新債發行受阻。”
據克而瑞統計數據,2021年前9月,房企境外發債2379億元,同比下降24%。房企境外發債融資額僅占2021年全年到期金額的75%,72%的房企新發行債券小于2021年到期債券總額。
而在境外發債融資額下滑的同時,房企在明年將面臨償債“高峰”。數據顯示,房企在2022年到期的美元債最高,規模達到3755億元,境外償債壓力較大;2023年到期美元債也將達到3000億元以上。
隨著部分房企流動性壓力顯現,10月以來已有超過10家房企被評級機構下調評級。據外媒統計,截至9月30日,穆迪、惠譽和標普共下調了91次中國開發商的評級,是今年上調評級次數的三倍。如果加上10月初至今的數據,今年房企被評級機構下調評級次數已超百次,創下歷年之最。
近期,房企紛紛采取自救措施。為預防美元債違約,部分房企已著手啟動交換要約。北京一家房企人士對記者表示,房企一般會竭力避免在公開市場債務違約,因為一旦違約,整個公司將陷入融資困境。
此外,為提振市場信心,房企在境外債券市場掀起一波回購潮。
克而瑞指出,通過回購可以進行債務置換和緩解短期內的到期壓力。目前房企回購金額的59%的債券到期時間集中在2021年四季度以及2022年。同時從債券贖回的單筆金額來看,單筆提前贖回金額一般為100萬美元-800萬美元不等,單筆贖回金額相對較小,呈現“高頻次低額度”的特點。
值得關注的是,近期央行接連釋放積極信號,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房地產融資調控不會繼續收緊。國金證券分析師杜昊旻表示,“政策至暗時刻已過,未來邊際改善可期。”更多資訊,關注財經365股票門戶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