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先說結論:慢病是個非常有關注價值的領域。
首先,慢病市場用戶數量非常多,市場容量巨大;
第二,多數慢病無法徹底治愈,現代醫學正在越來越多的認可與疾病/慢病,內共生的觀念;
第三,基于長期共生,慢病往往要持續用藥、終身用藥,這讓它成為了一個持續的高復購率日用消費品。
02
而在慢病領域,糖尿病被公認是慢病之王。
樹澤在小時候,就看到過我爺爺每天吃完飯給自己打針,后來才知道是在注射胰島素。這都是每個人常見的身邊案例。
其實糖尿病并不完全是現代病。早在公元前2000年,古代人就有過記錄,發現有的人會產生"蜂蜜尿",也就是說,這類人的尿液,會吸引蜜蜂,尤其是大量的螞蟻。后來經過研究發現,糖尿病人的血液中和尿液中都有著大量的糖分。
體液中為什么會有糖分?生物細胞都是靠糖來供能的,體液中大量含糖,必定意味著細胞沒有把養分吸收,而是全部浪費掉了。因此,糖尿病人總會覺得饑餓,想吃糖,而且越吃越想吃,本質是細胞缺糖,而食物補充的糖又無法被吸收。
哪里出了問題呢?醫療人員是偶然發現,壓迫生物的胰腺會導致血糖異常。后來發現,正是胰腺分泌的胰島素是問題關鍵。胰島素就像一把鑰匙,可以作用于細胞,讓細胞打開大門,使糖分進入。而如果人體胰島素供給出了問題,那就等于鑰匙丟了,糖分就無法被細胞吸收,也就是糖尿病。
為了治病,人們最早是從狗的胰腺中提取胰島素,經過了無數次實驗,終于提取成功,但是動物胰島素和人體自身的畢竟有很大差別,人體還是常會產生排異。這還是其次,更關鍵的是,動物提取法,產能太有限了,拯救一個孩子的生命,可能就要殺死很多很多哺乳動物,以提取胰島素。
就在這時,禮來制藥(Lilly)看上了這個有著巨大商業前景的市場。
03
禮來最初是做糖漿的,它們的科學家也非常關注與糖相關的制藥領域。約百年前,它們就鎖定了糖尿病作為主攻方向。
正是因為有開頭結論的洞見,禮來才決定重金押注這個慢病之王。禮來提供了大量資金給實驗室,幫助科研人員規?;崛∫葝u素。經過持續的研究,禮來在商業化和規模化上取得了突破,并且取得北美最大的銷售權,幾乎壟斷了整個胰島素市場,禮來拿到95%的市場份額,而老二施貴寶只有5%。
但是,產能不足的問題依然困擾著行業。只要還是采取動物提取胰島素的方式,那么無論怎么改良,都無法根本上解決產能問題。
這個時候,一家叫做基因泰克的公司出現了。這是一家1976年由生物學教授和硅谷風險投資人,聯合創業的公司。公司的第一個項目,就是做人工胰島素。
基因泰克的思路是:搜尋人類基因庫,從中尋找有用的基因。它們花了一年時間分離出了人體的胰島素基因。但是錢很快花完了,于是基因泰克找到了兩家企業注資,共同研究人工胰島素。這兩家企業正是禮來和施貴寶。禮來自不用說,肯定愿意投入支持。而施貴寶不懂基因技術,于是聘了一個牛津大學的顧問教授。
顧問經過研究后告訴施貴寶:基因泰克不可能成功!
04
為什么呢?顧問認為人工胰島素的流程和機制是有問題的。
根據已提取出的胰島素基因,把它植入細菌的細胞中培養,但是細菌產生出的胰島素蛋白質分子結構和人類正常的是不一樣的。人類胰島素蛋白質是一種非常特殊的三維結構。
打個不恰當的比方,大豆成分的人造肉和真肉,吃起來味道差不多,甚至能以假亂真,但是它們的蛋白質是完全不同的,植物蛋白和動物蛋白,它本質上是兩個東西。
于是,施貴寶聽信了顧問的分析,決定停止支持基因泰克。而最后剩下禮來一家,重金投入,支持到底。
禮來的專家難道不知道顧問說的問題存在嗎?當然知道。但是禮來選擇的是相信。因為相信,所以看見。
禮來認為技術上是有可能解決的,只是不知道什么時候。禮來提供資金,基因泰克提供技術,終于,基因泰克的科學家發明了一種生化手段,可以改變人工胰島素的蛋白結構,把錯誤的結構,糾正成人體能接受的正確的結構。1982年,經過結構改造后的人工胰島素首次推向市場銷售,大獲成功!
禮來在糖尿病領域一舉登頂,基因泰克如今也越來越被人們所熟知,而施貴寶,則遺憾錯過了人類藥物研發史上最重大的變革(之一);今天,胰島素已經是全球規模每年約3000億人民幣的巨大市場。
05
聽完這個商業故事,我是熱血沸騰,但也無比唏噓。不知道你有何感觸?你又如何看待胰島素背后的這三家企業呢?
說說對樹澤自己的啟發:
1-規模效應無處不在,商業的成功,在競爭的就是誰最先實現規模化。
2-價投信其無,風投信其有。如果你是市場份額遠遠落后于老大的弱者,面對突破性創新,最好的態度是選擇相信。一旦成功,你有可能和老大位置互換,而即使失敗,也沒什么損失,反正本來就是老小。
3-創新領域,每隔數年,都有新世界被發現。但是這些重大新突破,往往吸引整個行業瘋狂跟隨和進入,導致資源被快速耗光。所以,能發現技術重要,但建立使用技術的壁壘,更是競爭的關鍵。
希望今天的內容,也帶給你新的思考和啟發。祝大家每日都有所成長!更多股票資訊,關注財經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