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雪球上出了篇熱帖,《50萬還剩12.9萬,平安夜,好想大哭一場!》。這篇帖子引發了很多網友的共鳴,到現在近800次轉發,4600多條評論。
貼主年初失業后炒股,自己有20多萬本金,又跟親戚借錢,湊了50萬。
他知道借錢炒股不可取,湊50萬本來只想開個科創板權限,但沒忍住買了伊利股份,趕上大調整,一個多月虧了17%,借的錢被套,科創板也沒有開成。
之后想翻本,看市場在炒熱點,就去追半導體,買了又跌,兩只股票割肉,分別又虧了20%和10%。
錢出來后看云天化漲得不錯,PE又只有10倍左右,覺得估值低,結果殺入后又虧了30%。
50萬只剩下13萬,自己那部分本金已經虧光,欠親戚的債也不知道咋還,心里有壓力,也不敢在家人面前表露。貼子最后他寫道:
“今天平安夜,愛人催我早點睡,我說我還要復一下盤。
一個人躲在電腦房,寫著寫著,心里也寧靜了些許!
今日虧2897元。”
第二個故事是云蒙,雪球上研究銀行的大V,周末傳出消息,說她發的私募基金清盤了。
云蒙曾經在央行工作過,對銀行比較有研究,她主要就買銀行股,成名之作是招商銀行。2007年開始買入,在隨后的熊市中被套,但她非常有信心,持續加倉,還上了杠桿,終于熬到了2014-2015年的大牛市,一波把資產做到了2000萬。
隨后云蒙夫婦辭去了公職,創業發了私募,仍然是加杠桿單吊銀行股。但彼時他們認為招商銀行估值比其他銀行高太多了,轉而去買低估值的銀行,中途還做空過招行對沖。結果招行越漲越高,而他們買入的民生銀行和中國華融卻都虧了不少錢,到2018年三季度末時,基金凈值只剩下0.42514元。
第三個故事是姜超,之前海通的首席經濟學家,2013、2014、2016三屆新財富宏觀分析師第一名。
今年初,姜超從海通離職,加入了中泰資管,成為了基金經理。4月份發了第一只產品,中泰超新星1號集合資產管理計劃,就類似于私募基金,到現在8個月了,凈值是0.8071,跌了近20%。
我把這三個虧錢的故事放到一起寫,并不是想說他們投資水平不好。
第一位散戶咱就不說了,像云蒙,她對銀行的很多分析是有道理的,專業性也挺高,只做銀行股也沒有超出自己的能力圈。像姜超,妥妥的宏觀大佬,你說他看宏觀大勢的水平不行的話,那國內就沒幾個行的了。
但是他們的投資業績依然都不大好。
云蒙或許是過于相信自己的判斷,讓風險過于集中,還加了杠桿,一旦判斷失誤,就會帶來過大的虧損。姜超擅長的宏觀分析,本來就不適合分析中短期市場走勢,況且影響股價表現的因素太多了,寫分析報告時只需要聚焦自己擅長的宏觀領域,而做投資則要考慮方方面面。
我想說的是,還是要始終保持對市場的敬畏。大部分時候,我們對市場未來的走向一無所知,這些專業知識足夠豐富的人也一樣,何況是作為業余投資者的我們。
坦然承認自己的無知,是對自己的保護。當我們想爭取超額收益的時候,就會把自己置身于額外的風險下,如果認識到自己很難拼得過別人,那就不如放棄這些奢望,就簡單求個平均。買買指數,分散買買優秀基金經理,長期持股,不去亂作擇時,只去抓確定性足夠高的機會,投資或許能做得更輕松簡單,效果也未必會差。
這個市場很兇殘,它就是成王敗寇。更多股票資訊,關注財經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