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鋼宏興
酒鋼宏興:持續虧損,轉型進軍核電乏燃料后處理領域前景廣闊
酒鋼宏興 600307
研究機構:國海證券 分析師:譚倩 撰寫日期:2015-11-03
事件:1、公司發布2015年三季報: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432.95億元(-46.86%),實現歸母凈利潤-35.27億元(同期虧損1.36億元),EPS-0.56元。
點評:1、銷量和價格同時下降,三季報延續虧損態勢,亟待轉型。
受前三季度鋼鐵行業低迷,價格大幅下跌,公司收縮貿易業務影響,公司收入和成本均大幅下降。利潤大幅虧損具體原因是:1)鋼鐵行業整體產能過剩,價格下跌,西北區域供需矛盾尤其嚴重;2)公司地理位置距原料及產品銷售市場較遠,運輸成本較高;3)人民幣貶值帶來較大匯兌損失。
2、公司攜手中核集團,享受百億級的核電乏燃料后處理市場啟動紅利。
1)目前國際乏燃料大多采用臨時濕式貯存再進入閉式循環的后處理方式。
核燃料經過緩慢裂變反應后,卸出乏燃料。但乏燃料相對于核燃料重量變化并不大,百萬千瓦壓水堆核電站一年需核燃料約30噸,產生乏燃料約18.8噸,其中有高達96%的鈾未經反應,具有強放射性。在送往處置庫之前,乏燃料暫時貯存在核電站含硼水池中循環冷卻并控制其反應性。
目前國際通行的乏燃料處理方式有兩種:第一,美國為代表的“一次通過”開放核燃料循環方式,乏燃料經過冷卻、包裝后作為廢物送到深地質層處置或長期貯存;第二,我國和英法采用閉式循環,乏燃料在核電站乏燃料水池中貯存5-8年后,運至后處理廠進行后處理。在后處理環節,乏燃料被切成小塊,扔進酸里溶解,提取出有用的鈾和钚重新作為燃料循環使用,剩下的廢液交由玻璃固化廠進行固化,再裝進特制的廢物罐中,運送到永久性處置場封存。
全球現有商用乏燃料后處理能力為4760噸/年,相當于全球每年卸出乏燃料量的43%。法國擁有規模最大、工藝最成熟、技術最先進的商業乏燃料后處理及再循環產業。阿海琺公司已建成處理能力1600噸/年的乏燃料后處理廠。
2)我國將迎來乏燃料后處理需求高峰,后處理市場可達百億級,乏燃料處理基金可提供資金保障。
我國乏燃料后處理能力較弱,但推廣后處理迫在眉睫。目前,我國運營核電機組中,大亞灣核電站實現了部分乏燃料運輸到甘肅離堆貯存,其余核電站乏燃料大多臨時貯存在堆內水池,未做離堆貯存或后處理。大亞灣、田灣等多個機組乏燃料池已接近飽和,若不做離堆處理,將面臨停堆風險。
此外,我國核電實行“壓水堆-快堆-聚變堆”三步走戰略,后處理環節提取的钚是快堆的重要燃料,因此,后處理也是發展快堆技術的重要環節。
我國現有運營核電裝機裝機2414萬千瓦,加上2015年新投產機組,按每臺百萬機組年產18.8噸乏燃料計算,2015年產生乏燃料超500噸,加上2015年前暫時貯存在堆內和堆外水池內的乏燃料,累計需處理的乏燃料將達3000噸以上。至2020年規劃運營機組5800萬千瓦,當年產生乏燃料將達1100噸以上,若乏燃料一直未處理,累計需處理乏燃料近9000噸。
國際原子能機構測算的后處理費用800-1000美元/公斤,我們據此測算,2015年前未處理的乏燃料后處理市場空間130-165億元人民幣,加上2015年當年產生的乏燃料的25-35億元人民幣后處理市場,2015年累計需處理的乏燃料市場空間達155-200億元人民幣。2020年當年產生的乏燃料市場空間60-75億元人民幣,若乏燃料一直未做后處理,至2020年累計市場空間將達500-600億元。
乏燃料處理資金已部分就緒。《核電站乏燃料處理處置基金征收使用管理暫行辦法》顯示,自2010年10月1日起投入商運滿五年的壓水堆核電機組按實際上網電量0.026元/千瓦時提取并上交乏燃料處理處置基金。目前已征收約百億,使用率不足5%,將作為后處理推廣后的重要資金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