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有消息稱,蘋果(153.8, -0.19, -0.12%)因為移動支付再次陷入了訴訟案中。作為一家市值已經達到8000億美元的企業,蘋果多年來一直是“專利流氓”公司的攻擊目標,飽受各種專利侵權官司的困擾。
消息稱,蘋果和Visa(93.86, 0.55, 0.59%)同時遭到大波士頓地區公司Universal Secure Registry起訴,后者指控他們在移動支付上的合作侵犯其四項專利。USR公司在特拉華州威爾明頓聯邦法院提交的訴訟中稱,早在2010年就向蘋果發出一系列信函,描述了其專利技術,尋求在Apple Pay還遠未出現前建立合作伙伴關系。USR希望獲得現金賠償,要求法庭禁止進一步非法使用其發明。
據這份在5月21日提交的訴訟,其中一封信詳細介紹了使用生物技術在智能手機上驗證身份的USR專利。該公司CEO肯尼斯·韋斯大約在同時也尋求與Visa建立合作伙伴關系,并表示兩家公司高級代表進行了一系列秘密討論。但蘋果和Visa都未接受USR的建議,而是選擇相互合作將這種技術整合到Apple Pay中。
訴訟稱,2014年9月蘋果公開宣布推出Apple Pay服務,宣稱了一些USR在2010年向蘋果和Visa介紹的相同功能。USR代理律師在訴訟中稱:“USR向蘋果和Visa介紹的專利技術可以不需要存儲和發送支付卡賬號,與之相同,蘋果對用戶也稱Apple Pay不會將信用卡存儲在設備上。”
對此,蘋果發言人約什·羅森斯托克和Visa女發言人阿曼達·皮雷斯都拒絕置評。
蘋果一直以來都是法院的“常客”,近兩年光是媒體曝光的案例就有幾十起。法律分析公司Lex Machina的數據則顯示,2013年蘋果是美國因為專利被起訴最多的公司,遭專利訴訟的次數達59次。
在去年6月的一個案件中,蘋果成為冤大頭賠償了一家“專利流氓”公司2500萬美元。這家專利持有公司Network-1 Technologies與蘋果之間的訴訟涉及與iTunes Cover Flow功能(將歌曲封面以3D界面形式顯示)、OS X搜索功能相關的技術,例如Spotlight、Time Machine。
2016年1月,美國德克薩斯州專利授權公司Dot 23 Technologies將蘋果告上法庭,指控iPhone語音助手Siri的語音撥號和地理定位功能侵犯其三項專利權。除了Siri,Dot 23還將蘋果iPhone 4、iPhone 5以及iPhone 6系列機型列為了侵權產品,要求蘋果作出賠償。
2016年6月,美國加州理工學院起訴蘋果,稱自從iPhone 5以來,蘋果在知情情況下,在幾乎所有的主要產品中使用了該學院的專利技術,專利涉及由該大學開發的4項關于IRA/LDPC編碼器和解碼器WiFi技術專利。
2016年7月,美國得克薩斯州的企業Somaltus稱,蘋果手機的充電系統,侵犯了該公司從Snap(20.03, -0.05, -0.25%)-on科技公司收購的一個專利。這一專利的收購時間為2000年,該專利描述了一種“整合型的電池服務系統”。據了解,這是一家標準的專利流氓公司,此前曾因同一個專利起訴了日本日產公司、美國福特公司等。
2016年12月,諾基亞(6.54, 0.33, 5.31%)指控蘋果旗下iPhone、iPad等產品侵犯公司32項技術專利權,并在德國、美國等地發起訴訟。諾基亞披露的文件顯示,蘋果公司的產品侵犯了諾基亞的專利權。諾基亞在起訴書指出蘋果侵犯諾基亞的32項專利權,包括顯示器、用戶界面、軟件、天線、芯片和視頻編碼等多個方面。
產業觀察家洪仕斌分析稱,蘋果是全球市值最高的企業,資金雄厚,不管是專利流氓公司肆意挑釁,還是真實存在專利糾紛的正規企業,一旦官司勝訴,都會獲得不少賠償金,所以蘋果也成了眾多企業眼中的香餑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