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風向真的變了?很多基金已經開始布局了,甚至有點“著急”。
在權益市場情緒回暖之下,多跡象顯露基金經理悄然展開了年末行情布局,其中不乏南方、博時、中歐、富國、國泰等頭部公募,以及規模上“百億”的熱門基金,甚至有新成立的科技基金在4個交易日內就把倉位從10%迅速加到90%以上。從相關數據來看,公募近期加倉布局年末行情,主要聚焦機械、電子、消費者服務、煤炭、醫藥等行業。
公募分析指出,四季度以來市場總體企穩向上,A股市場迎來系列新變化,情緒回溫加速,年末行情值得期待,順政策導向、政策預期積極的題材,如醫藥、電子、計算機、新能源等板塊是重點布局所在。
基金規模回升,加倉跡象明顯
根據中歐基金近日公告,周蔚文管理的6只基金參與湘電股份定增,投入資金超2億元。從數據測算來看,相關基金規模已較三季度末出現增長。比如規模超百億的中歐時代先鋒股票認購湘電股份465.91萬股,總成本為8200萬元,占基金資產凈值比例為0.5061%。
按照此計算,該基金最新規模達到了162.02億元,較三季度末的158.51億元有所提升。另外,中歐新趨勢混合認購湘電股份250萬股,成本為4400萬元,占比0.5011%,推算總規模87.81億元,較三季度末的86.62億元也有所增加。
參與湘電股份定增的還有博時基金旗下12只基金。以投入資金最多的博時匯興回報一年持有為例,該基金認購1022.73萬股,總成本1.8億元,占基金資產凈值比例為1.86%,最新規模為96.77億元,較三季度末的96.44億元有所增長。此外,劉明管理的東方阿爾法精選混合獲配102.27萬股,成本1800萬元,占比4.07%,推算規模為4.42億元,較三季度末的4.05億元有所提升。
根據11月16日三七互娛披露的截至11月11日前十大股東持股情況。中歐養老產業混合持倉數量為1694.09萬股,較三季報披露的1459.66萬股進一步提升。11月15日,A股上市公司健康元公布的最新前十大股東持股情況顯示,南方中證500ETF在三季度基礎上出現進一步加倉。具體看,南方中證500ETF最新持有670.11萬股,較三季度時的持倉548.10萬股進一步提升,也從第十名提升到了第八名。截至三季度末,南方中證500ETF規模接近390億元。
從券商中國記者跟蹤觀察來看,公募加倉相關板塊跡象10月以來就出現了。比如富國天惠成長混合(LOF)加倉醫藥公司陽光諾和,截至10月24日持倉數量為300.56萬股,較三季度末的234.33萬股進一步提升。截至10月18日,國泰聚信價值優勢靈活配置混合在三季度持有410萬股基礎上,進一步增持了麗珠集團90萬股。
上調醫藥等板塊配置比例
加倉個別標的背后,權益類基金近期以來的板塊配置也出現相應變化。
信達證券研報統計數據顯示,10月14日至11月11日近一個月里,主動偏股型公募基金上調了對機械、電子、消費者服務、煤炭、醫藥等行業的配置比例。拉長時間來看,主動偏股型基金近3個月持續上調了對國防軍工和電子行業的配置比例,對醫藥行業的配置比例先降后升,近期相對積極。
另外還有基金在迅速提升倉位。今年10月底成立的某只科技類主題ETF規模約5億元,于11月10日上市交易。根據公告,截至11月3日該基金股票組合的持倉規模占基金資產凈值的比例只有10.09%,而截至11月9日上市前夕該基金投資于成份股的資產比例達到了基金資產凈值的98.37%。按公允價值占基金資產凈值比例大小排序,該基金持有的前十名股票分別為寧德時代、邁瑞醫療、陽光電源、匯川技術、億緯鋰能、中芯國際、天合光能、智飛生物、沃森生物、先導智能。
“四季度市場的核心邏輯是低估值下的政策預期改善交易。如今臨近年末總結階段,投資者更需要理性決策。”創金合信基金首席經濟學家魏鳳春表示,目前A股極致股債收益定價仍待修復,滬深300股債收益差有較大幅度反彈,但仍在-2倍標準差之下。當前市場可能在修復早期或者修復預備的階段,仍有可能波動,但下行空間有限。港股反彈主要動力,則是來自美元流動性的緩解和放開管控后的盈利修復預期,可關注能源、電訊、科技、醫藥等板塊帶來的投資機會。
長城基金表示,四季度過半市場總體是企穩向上趨勢。從宏觀維度來審視,四季度A股市場迎來系列變化,地產、新能源、半導體等多行業的利好政策以及支持性規劃逐漸出臺,對行業景氣度以及市場預期起到了重要的指引作用,市場情緒回溫加速,市場對于經濟復蘇預期顯著增強,年末行情(四季度后半場行情)值得期待。
布局這些市場預期差最大的板塊
在年末行情具體布局上,長城基金認為,從板塊輪動角度來看,“高切低”和“熱切冷”似乎都在資金切換思路中有體現,前三季度表現比較弱的板塊許多都在四季度有明顯向上;順政策導向、政策預期積極的題材(如工業母機、信創等)熱度也值得重視。
某權益基金經理對券商中國記者表示,近期反彈的主線是醫藥、信創軟件和工業母機等板塊,特別是某些受機構資金青睞的個股近期走得很穩。只是新能源經歷前兩年大漲后近期有所調整,因此指數層面有所拖累表現并不是太亮眼。中藥和軟件板塊自2015年后基本沒大漲過,缺少機構關注度,是目前市場預期差最大的板塊所在。若能配合著基本面邊際改善和機構資金認可度提升,后續有可能走出大行情。
摩根士丹利華鑫基金認為,市場情緒和信心在逐步恢復,接下來仍看好受益于政策支持及景氣度較高的醫藥、電子、計算機、新能源等板塊,前期受疫情影響較大的行業亦或將迎來修復機會。
針對醫藥板塊,華商基金的基金經理彭欣楊指出,近期國家政策鼓勵導向明確,新的集采政策規則更為合理,從而改變了市場對醫藥企業悲觀預期。醫藥板塊此輪行情預計持續性或比較強,未來更關注能夠創新的醫藥企業,包括高端醫療設備、創新藥、創新疫苗等。
彭欣楊認為,醫藥兼具必需消費的剛性和創新的彈性,另外還具備進口替代的空間,這幾點既符合老百姓的需求,也符合國家的大計方針。另外,從醫藥板塊內部來看,大量優質新股補充進來,尤其是科創板中較大比例為醫藥企業,其中不乏具備全球競爭力的企業,這也為行情的持續提供了底層邏輯。
更多股票資訊,關注財經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