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交所10月28日晚間發布消息,經中國證監會批準,10月31日(周一),首批科創板做市商將正式開展科創板股票做市交易業務。
10月28日晚間,14家做市商共發布了50個做市交易股票公告,合計涉及42只科創板股票,這些股票成為首批科創板做市的參與者。
科創板做市正式啟動
各項工作籌備就緒以后,科創板做市即將正式啟動。據了解,做市商開展做市交易業務的股票信息將刊登于上交所官方網站“科創板做市商信息”欄目(http://www.sse.com.cn/disclosure/diclosure/StarMarketMaker/),方便投資者查詢。
作為配套措施之一,10月28日,上海證券交易所與中國證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聯合發布《科創板做市借券業務細則》,并自發布之日起施行。科創板做市借券業務旨在促進做市商機制充分發揮市場功能,積極拓展做市業務券源,保障科創板股票做市交易業務順利開展。
上交所表示,科創板引入做市商機制是持續完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進一步發揮科創板改革“試驗田”作用的重要舉措,對于科創板市場建設而言有助于提升股票流動性、釋放市場活力、增強市場韌性,對于投資者而言有利于降低投資者交易成本、提升市場定價效率,對于深化改革而言是全面推動科創板高質量發展、建設有中國特色資本市場的又一有益實踐。
后續,上交所將在中國證監會的統一指導下,持續做好科創板股票做市交易業務的各項保障工作,堅守科創板“硬科技”定位,完善相關配套機制,更好服務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首批做市交易涉及42只股票
14家做市商共發布了50個做市交易股票公告,合計涉及42只科創板股票。其中22家為科創50成份股,權重占比達到67%。數據上看,科創50成份股整體業績穩定,其中,派能科技三季報凈利潤同比增幅達到156%、納微科技凈利潤增幅為83%。已披露三季度報告或業績預告的科創50成份股公司業績均實現正增長,6家歸母凈利潤增長幅度超過100%,2家未盈利企業實現扭虧為盈。
科創板整體業績也表現較好。截至目前,已有309家科創板公司披露前三季度業績,合計實現營業收入4333.78億元,同比增長29%,實現歸母凈利潤610.63億元,同比增長48%。市值300億元以上的科創板公司半數已披露業績情況,平均收入增幅達75.78%;平均凈利潤增幅達127.78%。
已披露三季報的52家公司中,有30家三季度單季度歸母凈利潤實現環比增長。其中,新一代信息技術行業環比增長趨勢最為明顯,12家公司凈利潤環比實現增長,其中5家公司環比增幅超過50%。
推動市場健康發展
科創板做市制度的推進,有望為科創板的建設發展帶來更多幫助。
“從國內市場的發展階段來看,新三板的做市商制度提供了有益的經驗探索。2012、2013年新三板流動性偏低,全年成交金額均未超20億元,換手率在5%左右,引入做市商制度后,新三板成交量和成交額迅速抬升,總交易金額超千億元,其中做市商占比50%以上;換手率提高至20%以上。”興業證券金融衍生產品部總經理連敏偉表示。
招商證券衍生投資部董事總經理唐勝橋也認為,科創板股票市場以個人投資者為主,交投需求和市場波動相對較大,個股受情緒面、消息面的影響大,因此市場價與理論估值的差異可能會更大,因此,引入做市商制度對于科創板具有重要的意義。
“券商作為專業機構投資者,具備直接與上市公司溝通的優勢,對公司的研究相對更清晰、透徹,券商履行做市商身份則可以為普通投資者研究相關公司并給出合理定價,減少投資者‘踩坑’成本和解決信息不對稱等問題,降低不理智的投資行為帶來市場波動的風險,從而增強市場的穩定性。同時,做市商可以顯著提高市場流動性,解除投資者進入和退出的后顧之憂,從而激發市場活力,增強市場配置資源的能力,促進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唐勝橋表示。
國君證券也指出,科創板股票做市商不以方向性投資為目的,在遇到市場突發較大波動情況下,可以依托自身的專業研究能力,對做市標的合理估值進行預判,以此為依據在合理價格附近進行報價,成為市場各類投資者的交易對手方,避免因為流動性的缺失而導致價格的急漲急跌。尤其是當市場出現大幅度非理性下跌偏離其合理價值時,做市商的報價會在某種程度上成為維護市場穩定的力量,降低市場急跌造成的風險。更多股票資訊,關注財經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