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指本周再次一度失守3000點。自2007年2月16日首次收上3000點之后,在長達15年的時間里,滬指每臨3000點關口總是引發關注。
15年3000點上上下下引投資者感慨,但事實上,此3000點非彼3000點。在滬指首次站上3000點時,A股市場當時為泡沫所主宰,就以銀行股為例,銀行板塊個股的PB(市凈率)普遍高達6倍以上,而國際市場上可以對標的優秀銀行股的PB通常不足1倍。而現在的滬指3000點附近,四大國有銀行股的PB落在0.5倍~0.7倍附近,估值與國際市場接近。
不過,在3000點之際,A股迎來“大反攻”。10月14日,滬指漲1.84%,深成指漲2.81%,創業板指大漲3.55%。兩市共4512只個股上漲,109只個股漲停。醫藥股史詩級暴漲,藥明康德、邁瑞醫療等超50股漲停或漲超10%。而且,外資也一改連續賣出姿態,周五一天掃貨74.72億元。
與其關注指數,不如認真研究個股。即使在估值飄在天上對投資者極為不利的首次3000點時出手做多中國,也有一成個股至今實現了5倍漲幅,這意味著它們17年的年化復合收益率超過10%,遠遠跑贏現金和債券。理性投資者如果有勇氣在風雨如晦的底部加倉,那么收益會更加豐厚。
現在的滬指3000點位置,估值已經從天上回到地面,投資者此時至少不應被恐懼抓住。從長期來說,持有好股票勝過持有現金,股票投資是搭聰明人的便車,優秀的公司會勝出,時間最終會站在持有好公司的長線投資者一面。
如果從更長的歷史視角看,均值回歸總會發生,股市長期的低迷之后往往會接著一個長期的興旺,美股1969年到1979年指數徘徊于1000點之下,但此后有了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長達20年的牛市。但如果要分享到股市的投資收益,耐心是投資的必需品,哪怕持有一小部分股票也要像持有一家完整公司那樣堅忍不拔,閃電劈下來的時刻,你最好在場。
此3000非彼3000
2007年2月16日,滬指首次收上3000點,市場一片沸騰。滬指是自2005年6月6日的998點開始起漲,并在不到兩年的時間中上漲了2倍。滬指首次突破3000點時,A股實際上處于比較明顯的泡沫狀態,不僅銀行股的估值高于國際同類個股5~6倍,而且煤炭、有色、消費、房地產、汽車等板塊估值中的龍頭股市盈率均高達四五十倍。
當前的滬指3000點位置,估值處于歷史低位。券商中國記者的統計數據顯示,上證50指數市盈率為10.45倍、滬深300指數為13.5倍,上證指數為13倍(截至10月10日)。A股市盈率倒數與10年期國債收益率的差值為5%左右。
貪婪和恐懼依次主宰市場,歷史的視角可以安撫人心,指數長期徘徊不只是A股獨有。美股也有指數接近10年不漲的時候,1969年底道瓊斯指數是800.36點,1979年底道瓊斯指數僅僅為838.74點;1998年底道瓊斯指數是9380.2點,2008年底道瓊斯指數是8776.39點。
指數多年盤整之后都會接著迎來火紅上升階段。1979年之后,美股開啟了長達20年大牛市,直到1999年才剎住一路上漲的腳步;2008年之后,美股也開啟了長達13年的牛市。事實上,貪婪與恐慌交替,漫長的指數盤整徘徊,是為前一階段的瘋狂行情買單,優秀公司的盈利日復一日的增長最終消化了當初的估值泡沫,并且產生大面積的估值洼地,市場才將前一階段高點的指數踩在腳下。
好公司會穿越跌宕起伏的市場,給投資者帶來豐厚的收益。即使在泡沫化較為嚴重的3000點出手,也有一成個股在過去17年實現了5倍收益。券商中國統計數據顯示,在2007年2月16日至2022年10月10日區間,有138只個股漲幅超過5倍,占到全部可比公司的10.5%;255只個股漲幅超過3倍,占到全部可比公司的19.5%。中國資本市場僅有30年的歷史,絕大部分2007年進入這個市場的投資者都是凈儲蓄者,那些有勇氣在低迷行情加倉好公司的投資者最終會收益豐厚。
雖然優秀公司最終會勝出,但過高的估值造成了高波動。比如,盡管招商銀行在過去17年中利潤增長了16.6倍,但估值卻僅為2007年初的一成半左右,股價17年間漲幅為3倍,最大回撤幅度為70%,高估值為大幅波動埋下了導火索。
投資需要堅忍不拔的毅力
1974年9月,美股依然處于大熊市的陰影之中,道指自1968年的高點回撤了40%,股票的平均價格已經下跌了70%,而巴菲特此時已經吸籌了整整一年。巴菲特就好比一個久旱逢甘霖的人生怕自己手中的水桶會錯過空中飄落的一滴雨,盡管伯克希爾哈撒韋的回撤已經高達37%,但他的感覺卻是“跳著踢踏舞上班”。
格雷厄姆在1974年9月從隱退的生活中重新露面,對一些證券分析家發表演說,敦促他們留意他發現的“價值再生”,格雷厄姆提醒大家說:“投資需要這幾種素質:第一,理性與智慧;第二,完善的經營之道;第三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堅忍不拔的性格。”
耐心是投資的必需品。就以貴州茅臺為例,自2007年2月16日滬指首次收上3000點以來,該股上漲了28倍,但如果要獲得這28倍的收益率需要忍耐四次高達40%以上的回撤,和多年股價低位徘徊的折磨。
泉果基金王國斌曾說過:“你可以做得更杰出,關鍵是你一定要走到正道上去,帶著正氣去做事情,所有的耐心都會得到回報,市場會非常有效地把財富從沒有耐心的人那里轉移到有耐心的人那里。”
先鋒基金創始人約翰博格的建議“待著別動”振聾發聵:無論發生什么,堅持自己的計劃,從長期考慮,耐心和穩定是聰明投資者最有價值的資產。
盡管貪婪和恐懼交替支配市場,但放在一個足夠長的時間段里,決定投資者長期收益的還是經濟因素,而非估值因素。
投機收益和投資收益的總和等于股票市場總收益。根據約翰博格的統計,盡管投機收益在絕大多數10年期內對總收益產生較大影響,但長期來說幾乎沒有任何影響,當一個10年期投機收益為顯著的負數時,隨后10年期就會出現對應的正的投機收益。
約翰博格對美國股市1900至2016年的統計顯示,美國股市9.5%的年均收益率幾乎全部由企業創造,而只有區區0.5%來自投機收益。
心理因素決定了投機收益。約翰博格說:“我在這個市場摸爬滾打了66年以上,但依然不知道如何預測心理變化。股票市場提供的長期收益,幾乎全部取決于投資收益,也就是么美國企業所創造的利潤和股利。”
約翰博格送給投資者的建議是:忽略金融市場上的那些短期噪音,關注企業經營的長期狀況,想要投資成功,就要擺脫股票價格的預期市場,融入企業的真實市場。更多股票資訊,關注財經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