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向資金本周“先賣后買”,波動明顯放大。周中的連續三日的凈賣出,致使北向資金本周合計凈賣出達到了62.53億元,周凈賣出額創近12周新高。而大盤指數在本周三成功觸底反彈,北向資金周五的“掉頭”轉入,更是讓市場迎來了久違的普漲行情。從“探底”到“普漲”,極端震蕩行情下,正確地把握操作節奏成了當下的重中之重。
數據顯示,在周四凈流出80.35億后,北向資金周五凈流入74.72億,其中,滬股通凈買入46.53億元,深股通凈買入28.18億元,一舉終結了此前連續3日的凈流出。
不難看出,在俄烏沖突、美聯儲鷹聲不斷、歐洲能源危機等因素持續發酵的當下,有著“聰明錢”之稱的北向資金“先賣后買”的行為,無疑成了其在震蕩市的“常規操作”。投資者想要在震蕩市中有所收獲,踩準節奏變得尤其關鍵。
從行業方面凈流入來看,電子、傳媒、通信等行業獲北向資金凈買入金額居前。值得注意的是,醫藥、醫療器械本周均被凈買入超5億元。伴隨周五北向資金的大幅凈買入,醫藥股成為機構的重點掃貨對象。
國信證券預計,CXO以及部分醫療器械、疫苗板塊的公司將延續業績高增長,包括惠泰醫療、海泰新光、愛博醫療、萬泰生物等。血制品、中藥等板塊預計將有穩健的增長,而醫療服務、化學制藥等板塊的業績則受到疫情以及集采等政策的影響,期待后續業績的恢復。
東北證券近日的研究觀點則認為,近期創新藥多領域實現重大突破,多項BD商業化合作成功落地,該機構認為創新藥板塊正在逐步邊際改善,有望呈現回暖趨勢,建議重點關注平臺型創新企業,核心競爭壁壘優勢明顯。
從行業凈流出來看,因白酒股遭大幅甩賣,以及海天味業添加劑事件影響,釀酒、食品飲料行業本周分別被凈賣出51.69億元、10.83億元;光伏設備、銀行、汽車三大行業則被凈賣出超10億元。
消息面上,受食品添加劑“雙標”風波影響,“醬油一哥”海天味業跌落神壇,而食品飲料板塊也遭到外資“嫌棄”,板塊偃旗息鼓。
總之,北向資金本周“先賣后買”的舉動,無疑帶動著市場的情緒升溫,幫助A股大盤走出探底回升。周三市場開啟強勢觸底反彈、周五更是出現了久違的普漲行情。“豪橫上漲”能否延續?未來行情走勢這道“最大難題”也悄然浮現。券商也紛紛就此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平安證券表示,隨著信心回穩,結構性機會將增多,一般第一輪對前期過度悲觀的修復行情會比較快,容易形成普漲,但當前市場反轉的概率較低,因此接下來分化的可能性大,三季報依然是主線,重點關注三個方向,一是受益經濟修復和政策支持,并且對政策相對敏感的領域,比如周五大漲的醫藥醫療(器械、創新藥、服務等);二是業績可能超預期或環比明顯改善的高景氣領域,比如新能源(風電、光伏等)、汽車零部件(輕量化、智能化)、軍工(飛機鏈);三是基本面面臨拐點并逐漸觸底回升的行業,如電子、半導體等。總體上看,市場最悲觀的階段可能已經過去,中長期機會已經較明顯,可以保持耐心逐步布局,并趁反彈優化持倉。
東吳證券則表示,目前市場經過周三的強力反彈后市場人氣開始恢復,超跌反彈在各個板塊中開始輪動,市場資金的風險偏好有所回升,但暫時仍未出現連續上漲的主線板塊。操作上看投資者可逐步加大倉位,逢低選擇前期調整幅度較大,發展前景較好的成長類品種進行布局,等待后續政策面明朗后再以高倉位進行投資交易。更多股票資訊,關注財經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