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稱,作為世界上第二富有的人,擁有半個世紀成功投資經歷的沃倫·巴菲特是一個在全世界家喻戶曉的名人。但在中國還不止如此:在中國,他是一位明星。
核心提示:在圍繞所謂“中國巴菲特”的大肆炒作中,一個被忽視的事實是有些企業其實更像巴菲特:以國有企業為主的又大又無趣的保險公司。
英國《經濟學人》周刊網站5月6日刊登題為《巴菲特在中國有很多粉絲,但鮮有真正的追隨者》的報道稱,今年3月,印有這位86歲投資家卡通形象的“限量版櫻桃味可口可樂(43.69, 0.03, 0.07%)”登上了中國商場的貨架(巴菲特不但很喜歡這種含糖飲料,而且還是可口可樂公司的大股東)。5月6日,數千名中國投資者將蒞臨奧馬哈,參加巴菲特控股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年度股東大會,而且會有更多中國人在網上收看大會的現場直播。中文是大會上唯一提供同聲傳譯的外國語言。錯過直播的人還可以從成百上千種關于巴菲特賺錢方法的中文書中挑選一本。
巴菲特在中國的聲望一部分是因為趕上了好時機。中國現代股市誕生于1990年。當投資新手們還在努力看懂財報和趨勢線之際,“奧馬哈先知”(注:指巴菲特)正聲名鵲起,成為世界最優秀的選股大師。與中國股市常見的大起大落相比,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公司的穩定收益是誘人的。對于確實賺了大錢的中國投資者來說,沒有什么比被譽為“中國巴菲特”更好的褒獎了。只有不到十名大亨曾經被授予或認領過這個頭銜。
“中國巴菲特”現在面臨嚴峻的考驗。經過了十年不加控制的債務增長后,政府似乎終于開始認真清理金融市場。監管部門以前曾多次承諾要控制信貸發放,結果卻在經濟放緩的情況下打了退堂鼓。然而近幾個月來,它們似乎在發動一場更為持久的攻勢。相關部門發誓要逮住那些吸食普通投資者積蓄的“大鱷”。銀監會掀起了中國國內媒體所說的“監管風暴”,以阻斷影子銀行的現金流。
在圍繞所謂“中國巴菲特”的大肆炒作中,一個被忽視的事實是有些企業其實更像巴菲特:以國有企業為主的又大又無趣的保險公司。它們遵守官方規則,在使用杠桿方面一直較為謹慎。得益于中國經濟的增長,它們在過去十年的表現(用巴菲特最喜歡的標準——每股賬面價值——來衡量)已經超過了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只不過起伏較多。它們與以謙遜聞名的巴菲特還有另一個共同特征。它們從來不吹噓自己的成功。
巴菲特備受崇拜,而那些所謂效仿他的人卻飽受煎熬。這種天壤之別凸顯出了中國金融的混亂現實。投資者變得越來越老練,曾經被邊緣化的職業基金經理在中國股市中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巴菲特被推崇為價值投資的典范,因為在選股方面的長遠眼光而受到仰慕。但到了動真格的時候,許多中國投資者卻仍然會選擇激進、高舉杠桿、冒險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