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些產品的背后,各大巨頭都把持著獨家研發的智能語音助手,比如微軟的Cortana,Google的Google Now,蘋果的Siri,亞馬遜的Alexa。在國內,BAT也已經入局,眾多創業公司也在持續加入,寄望于以智能語音為切口,通過自然的人機交互撬開萬物互聯大門。
目前,亞馬遜Echo有先發和生態優勢,谷歌有長久的人工智能和搜索技術積累,而“先發后至”的蘋果公司能不能如同其曾經帶來的硬件革新一樣攪動市場?
在宋晨楓看來,這個方向剛剛起來,蘋果的入局肯定會帶來變化,起碼能把這塊蛋糕做大,讓更多人接受這種形式。
智能音箱創業企業雷曼實驗室創始人劉淵認為,亞馬遜已經脫穎而出,谷歌背靠安卓,用戶量大,未來若與手機和電視對接,將有很大的空間。而蘋果如果能夠實現精品設計和優質體驗,也會獲得不錯的市場份額。
國內生態差異
雖然國外的科技巨頭們對智能音箱青眼有加,但直到現在,這個故事在中國并沒有被完全驗證。中國市場有著眾多搭載智能語音技術的硬件產品,但沒有一款像亞馬遜Echo這樣深入大眾后流行起來的智能音箱。
劉淵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事實上,亞馬遜音響開發了很多年,一開始業界并不看好,2014年該產品也不是一推出就取得了成功。能成為現象級的產品,究其原因,一方面,亞馬遜作為線上線下的銷售平臺,在廣告位資源等方面對其進行了持續的傾斜,長期在首頁進行展示和推廣。另一方面,作為好萊塢文化的腹地,北美的家庭文化中對音箱的需求高于歐洲和國內,這也是雷曼實驗室的智能音箱產品選擇北美作為第一市場的原因。此外,亞馬遜通過Alexa語音技術方案和算法網羅了大量的硬件公司。
“作為物聯網時代人機交互的新方式,語音交互在未來控制端是大勢所趨。但在國內,智能家居普及比較慢,還需要智能音視頻娛樂系統、智能燈光、智能安防、智能能源等方面的支撐和配合。”劉淵也指出,事實上,智能家居和智能音箱也是相互促進的,語音交互解決了智能家居過去使用APP或者遙控控制的麻煩,而隨著智能家居的普及,智能音箱在功能上也能實現更好的整合。另一方面,QQ、酷狗音樂等付費用戶越來越多,也說明中國消費者在音質和音效上有了更高的追求,對于音箱的需求正在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