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4年以來,指數提供商MSCI明晟每年都要征求股市從業人員的意見,詢問是不是時候把中國境內市場交易的A股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MSCI Emerging Markets Index)。往年的答復一直是“不”,但有明確跡象表明今年的答復將是“是的”。預計最終決定將在6月作出。
有明確跡象表明,中國A股可能不久就將首次被納入一個重要的國際基準指數——此舉將突顯西方為幫助中國融入全球市場而作出更為巧妙的努力
改變的原因是這樣的:MSCI明晟已經放棄其通常的、嚴格應用的標準納入條款,轉而采取一種更為漸進和務實的做法。此舉將意味著在初期納入較少的股票,通過比以往提議更簡單的制度安排來選定這些股票。
這是一個令人振奮的變化,原因有兩點。首先,即使是被小范圍地初步納入指數,也將是向前邁出的一大步,最終目標是讓總市值高達7.5萬億美元的中國股市全面融入全球資本市場。
第二,它似乎表明,在如何應對中國資本市場現代化的巨大挑戰方面,西方企業已開始借鑒中國自己的做法。
目前境外投資者有三種方式參與中國A股交易。兩種是許可制度,而第三種是上海和深圳證交所的常態化交易安排。
2002年和2011年先后出臺的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機制和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機制,允許直接進入中國資本市場。投資者受到各種條件的約束,包括許可要求、額度和贖回限制。
在2014年和去年12月,滬深證交所先后啟動了股市互聯互通安排。該計劃使它們分別與香港交易所(24.4, 0.00, 0.00%)(HKEx)實現互聯互通,讓境外投資者能夠購買A股,而且在此過程中受到的限制少于兩種QFII機制。
在今年以前,MSCI將A股納入其指數的提議是基于QFII/RQFII框架和448只股票。然而,QFII許可機制的條款和條件,是阻礙市場接受該提議的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