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www.hand93.com)11月14日訊:“梟雄”曹操為何不稱帝?
盡管曹操到最后都沒有出稱帝這一步,但要說他從未想過代漢自立,任誰都不會相信。只可惜,曹操的顧慮實在太多。
自從赤壁之戰敗給孫劉聯軍之后,曹操短時間內一統天下的美夢基本宣告破碎,同樣破碎的,還有曹操稱帝的野心。
不同于孫權劉備,他們實力雖不如曹操,但站在他們身后的,都是忠心耿耿的支持者。曹操卻不同,他是靠挾天子以令諸侯起家,在他的背后,除了忠于他的曹魏嫡系,還有整個東漢朝廷。
從衣帶詔事件就可以看出,朝廷內部還是有許多曹操的反對者,雖然不成氣候,但始終對曹操是一種阻礙。
曹操一路走來就是處在這樣內憂外患的局勢之下,赤壁之前反對的聲音還不算大,畢竟曹操打著匡扶漢室的旗號南征北戰,且勢如破竹,百戰百勝。就算他大權獨攬,漢室朝廷也對他心存希望,反對者也無從下手。
然而赤壁之戰失敗后,形勢急轉直下,朝野上下誹議不斷,再加上孫劉二人掀起的關于曹操“托名漢相,實為漢賊”的輿論攻勢,把曹操推到了一個風口浪尖。
在這種情況下曹操當然要反擊,大筆一揮,寫下了那篇著名的《讓縣自明本志令》。
這是一篇自傳性質的文章,講述了他的心路旅程與政治抱負。
曹操的文筆自不用說,蒼勁有力,氣勢雄渾,然而文章內容是不是真心話就不一定了。
文中曹操說自己的理想是當一個漢征西將軍,這是實話,不過卻是曹操年輕時的理想,隨著能力越大,他的野心也越大。
文中還有一句話也有道理:設使國家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曹操在東漢末年群雄割據的戰場中所向披靡,消滅了不少野心家,若沒有曹操或許漢室早就完了,但疑問是,曹操這么做真的是為了漢室么?
曹操借這篇文章推讓了漢獻帝賜予的封地,順勢回應輿論來表明自己對漢室的一片忠心,無稱帝之意。曹操退縮了?自然不是,文章雖寫得漂亮,實際上他卻不是這么做的。
表面上曹操退回了三縣二萬戶封地,似乎是削弱了自己的勢力,然而緊接著曹操之子曹植,曹據和曹豹就先后封侯賜地,并且盤踞三大戰略要沖。曹操雖虧了,三個兒子卻賺了,算起來曹家還是賺了。
此文一出,曹操不僅沒有修生養息,反而加快了自己稱帝的步伐,因為他明白,危機已經出現,必須要趁大權在握時多做些什么。
建安十七年(212),參拜不名、劍履上殿、如蕭何故事,這已是權臣的標配。到了建安十八年(213)五月曹操更進一步,漢帝冊封魏公,加九錫、都鄴城、建魏國、設百官;七月建魏國宗廟社稷。封公建國加九錫,有了自己的朝廷百官,這更是權臣自立的標準進程。
然而就在封魏公這一步上,曹操卻遭到了一個人的反對。如果是一般人,曹操完全可以視而不見,但這個人卻不行,他是曹操最信任最重視的人,為曹操一步步走到今天這個地位立下了汗馬功勞的“吾之子房”荀彧。
荀彧為何要反對曹操呢?這件事對曹操稱帝的影響又有多大?更多資訊,關注財經365股票或“財經365網”微信公眾號看財經深度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