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www.hand93.com)11月28日訊:財經資訊-華強北難尋昔日榮光。
財經資訊-華強北難尋昔日榮光
十年前,凡是生活在深圳的人,誰還沒在華強北買過電腦、手機、MP3呢?財經資訊認為,十年后,凡是要買電腦、手機、各種電子產品的人,誰還會想起來去華強北呢?
華強北,這個位于深圳的“小地方”曾經以它1.45平方公里的面積,擁有電子專業市場經營面積第一、經營電子產品品種型號第一、市場銷售額第一、市場輻射影響力第一等出色的成績,被業內稱為“中國電子第一街”。除了電子產品,華強北還擁有各類大型專業市場20多家;經營面積1萬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商場14家,經營范圍以各類手機、數碼產品、電子配套、安防、家電、珠寶、鐘表、服裝等。
而華強北的故事要從40年前說起。1979 年,粵北兵工廠遷入深圳,取名華強,寓意“中華強大”。第二年,華強公司附近的一條路取名為華強路,華強北就此誕生。最初,華強北是個工廠區。直到10年后的1998年,華強北才向商業街轉型。
1999年,諾基亞3310的發布開啟了全球電子市場的一次爆炸式增長。而屬于華強北的機遇來自2003年。
這一年聯發科突破了諾基亞、摩托羅拉等公司壟斷的芯片技術,推出了第一款單芯片手機解決方案。經過十余年的醞釀,華強北已成為了擁有從電子元器件到模具廠齊備產業鏈,加上熟練并廉價的勞動力,華強北幾乎成為了全球組裝成品手機最快、成本最低的地區。
2005年手機生產由審批制改為核準制,山寨機至此應運而生,難以計數的山寨機品牌在電子產品市場上成“星火燎原”之勢,同時這把火也燒旺了華強北。
生意最火爆時,華強北年交易額能達到3000億,而因生意火爆,該地店鋪的租金一度高達30萬/平米。據傳,從華強北至少走出了50個億萬富翁和多到無法統計的千萬、百萬富翁。
但成也山寨、敗也山寨,華強北的山寨產業鏈被媒體曝光。但想要從低端產業轉型并摘掉“山寨”的帽子談何容易。2009年,轉型尚未成功,華強北又遇電子市場爆冷、電商沖擊兩面夾擊。
電商不斷壓縮電子產品的線下利潤,但真正讓華強北束手無策的是來自手機行業內部的革新。2011年iPhone4發布,智能手機市場大爆發。國產智能手機緊隨其后,魅族、小米、OPPO、華為,新晉崛起的品牌質優價廉,華強北作為電子一條街的優勢愈發黯淡。
誰來“復興”華強北?有人把寶壓在了“智能硬件”這個風口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