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www.hand93.com)5月13日訊:劉老根起落背后:藏著東北影子。
最后,人們終于模糊了劉老根的樣子。
1
1993年,趙本山開人生中第一家公司,經營范圍寫著藝術開發,但主營業務是倒煤。
他的車隊奔波于鐵嶺法庫和本溪鋼廠之間,鄉路崎嶇,煤車夜行,車輪卷起的煙塵,呼嘯著野性的力量。
很快,公司生意拓展到木材、鋼材和飲料果茶。趙本山自嘲他像公關小姐,四處找關系,不掙就算賠。
那些年,東北生意好做,共和國長子從容體面。
沈陽建了中國第一條步行街,每逢周末便人山人海。有工廠修了20層高家屬樓,工人臨窗遠望,大半個城市都俯首腳下。
大時代浪潮洶涌,趙本山逐浪弄潮,1994年東三省春晚,他和范偉演《兒子大了》,核心臺詞翻來覆就一句:改革春風吹滿地。
小品中,范偉名叫劉百萬,趙本山演他爹,名叫劉老根。
跨過千禧年,風雪鎖城,生意漸漸難做。趙本山和幾個朋友到吉林散心,高秀敏力邀他們看二人轉演出。
已遠離二人轉十年的趙本山,那一夜樂到躺椅子上起不來,光打賞小費就給了十幾萬。
離開劇場,趙本山徹夜未眠,他敏銳發現商機,二人轉成為人生主營方向。
他聯系央視影視中心,要來劇本,增添大量二人轉元素,創作了《草民劉老根》。
草民味道復雜,最后定名為《劉老根》。
《劉老根》播出后,成為當年央視收視冠軍,東北山水成為全國矚目所在。
高秀敏光接觀眾電話,話費花了幾千;演員李靜將角色名大辣椒,印上了名片。
范偉受訪時認真地說,《劉老根》起到了維護社會治安的作用,因為那個時間都在看劇。
有出租車司機特意在車里安了微型電視,就為不錯過《劉老根》。車外風雪變冷,小電視中還有溫暖的夢。
拍《劉老根2》時,趙本山將龍泉山莊設在鐵嶺清河區,清河區興高采烈地豎起巨幅背景畫“劉老根在清河,地球人都知道。”
當地為此投資300萬,建了一座真正的旅游山莊,電視劇播出后,山莊名聲大噪,被譽為“東北第一莊”。
全國旅行社蜂擁來談合作,2003年春節,山莊僅門票照相兩項,日收入便達8000元。
從山莊行車10公里,便是剛通車數年的沈哈高速。車輛奔跑在年輕的高速公路上,尚有流淌的活力。
路那頭的哈爾濱亞布力,《劉老根》播出前一年誕生了亞布力論壇。
那幾年,企業家們同樣是忠實觀眾。柳傳志還特意在論壇上,以劉老根為例講企業管理。
風雪漸重,但人們喜歡劉老根開頭的歌“老鷹剩下一口氣,它也要鉆它一把天”。
2
2003年后,故事變得魔幻。
趙本山一度想把非典寫入《劉老根3》。后又傳出,第三部中劉老根將遠赴澳大利亞。
傳聞中,高秀敏演的丁香,在第三部開篇便因病離開人間。
流言背后,是鐵三角解體。
高秀敏和何慶魁拍了新劇《圣水湖畔》,何慶魁試圖將高秀敏打造成“女劉老根”。
然而兩年后,高秀敏意外辭世,何慶魁徒留滿心悲滄。
范偉在拍完《馬大帥》和《鄉村愛情》頭兩季后,也離趙本山而去。
《劉老根》最火時,范偉受訪,說絕不會離開本山大哥,“我不知道我是怎么沒的,但我一定會記住我是怎么來的”。
幾年后,趙本山在發布會紅了眼圈,“人家現在是大腕,請不動了”。
生死別離、兄弟別離、往事別離,命運出了無數道選擇題,做著做著,便各有各命。
也是在2003年,趙本山公司開始長租沈陽大舞臺劇場,并改名為“劉老根大舞臺”。
風雪最盛時,總是最缺歡笑時,劉老根大舞臺場場爆滿,笑聲三五分鐘一浪,如風掠高粱地。
2007年,劉老根大舞臺連鎖劇場的演出總收入達5800萬元。那年冬天,趙本山以2269.72萬元的價格購得沈陽大舞臺劇場的所有權。
兩年后,曾在《劉老根》里出演角色的多名演員,上香叩拜,正式拜師。同年,劉老根大舞臺也正式開入北京。
劉老根成為人們咀嚼東北時,常常提到的一種滋味。它鄉土親民,又浮夸放縱,總藏著悲喜兩個極端。
巔峰時,趙本山在距沈陽市區30公里的蘇家屯,買下30畝地,作為基地。買地花了8000萬,后來地皮升值了10倍。
而當年的龍泉山莊,漸漸少人問津,最后一片荒涼。幾年前,附近村民說,已很久沒見游客了。
最后,人們終于模糊了劉老根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