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www.hand93.com)8月6日訊:毛衣氈走向金融戰:A股下跌極限在哪?
1
昨晚金毛連發推特,把中國定義為“匯率操縱國”,以此為標志,中美毛衣氈向金融戰縱深發展。
以史為鑒,從1950年代中期到1990年代初的三十多年,日美經濟爭霸從六大行業(紡織品、鋼鐵、家電、汽車、電信、半導體)的毛衣氈逐步升級為匯率金融戰、經濟戰、科技戰,從產業沖突到宏觀協調和經濟制度沖突,最終以日本金融戰敗陷入“失去的二十年”、美國維持世界經濟金融霸權告終。
所以,千萬不要以為這次升級是金毛的偶然之舉,這是美國精英精心設計的戰略戰術!
金融戰是現代經濟的核心,決定著國家的生死存亡和民族的強弱興衰。金融戰的本質是匯率戰,也是財富轉移戰,是美國發動的對其他國家的財富洗劫。
從某種意義上說,中美金融戰就沒有停過。
2
中國在2005年放開匯率管制后,美國開始布局對中國的金融戰。當初的想法是先引起中國通貨膨脹,然后用做空的方法洗劫中國。
從2006年開始,各種國際資本大量涌入中國,導致中國股市樓市,以及外匯儲備大幅上漲和增加,04--07年的牛市行情應運而生。當時全球市場都在講“中國需求”的故事,中國建設所需的大宗商品價格也是暴漲。
但中國國運在,人算不如天算。到了2008年,原本針對中國爆發的金融危機,還沒能爆發出來,戲劇性的是,美國爆發了“次貸危機”。
美國因“后院失火”無法對中國進行洗劫,如果沒有其他國家為此買單自己又扛不住。于是,美國轉頭向富裕的歐洲發起金融攻擊。美國資本提前下調了歐洲各國的評級,嚇的歐洲資本瘋狂逃離,于是歐洲股市暴跌、歐元匯率大跌,持有歐元的資本快速兌換成美元逃離歐洲,歐洲陷入了經濟危機。
奧巴馬政府希望歐元兌換成美元后逃向美國,讓歐洲為其“次貸危機”買單。然而事與愿違,因為美國處于金融危機中,各種美元資本根本不敢逃過去,而是在中途把美元換成了人民幣進入全球實體經濟唯一沒有出現動蕩的經濟大國中國。對美國發起的這場金融戰由于準備不充分,反而給中國做了嫁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