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www.hand93.com)訊:今天繼續來分享小龍蝦經濟學。我們上次把小龍蝦進行了解構,它的內核和本質就是:蛋白質+調味品+社交屬性。我們還說到年輕人喊出一個口號,要實現小龍蝦自由,因為一斤一百塊,價錢真的貴。
可是,小龍蝦你憑什么?!
我們來算一筆小賬,做小龍蝦加工成品的上市公司披露的公開數據,毛利率在33%左右,我們吃上的時候至少要80元/斤,反推收購價在60元左右,就算毛利率50%,收購價也要50元。可是南方水田里剛捕撈上來的時候,現在大概10塊,低的時候甚至幾塊錢。中間差這么多,到底差在哪里了?
01
我們的第一個答案,叫做兩次分銷。
湖北是中國小龍蝦產量最大的省份。蝦從水田里被捕撈之后,會先集中發往武漢,這是第一次分銷;然后從武漢再分批發往全國各地的水產市場,這是第二次分銷,商業中,每多一次分銷,一定會帶來多一層的加價。
那么,為什么要進行兩次分銷呢?很重要一個原因,小龍蝦的生長有很大的環境限制,它只能生長在南方的水田里。南方的水田遠離城市,遠離最終的那些分散的消費場景。
所以它必須首先把這些產能集中起來,通過規模的方式,才能高效率的發往全國各地。在這個過程中,運輸油耗+冷鏈儲藏+損耗死亡+分銷加價,造成了終端價格抬高。
02
我們的第二個答案,叫做運輸半徑。
很多商品都是有運輸半徑的。我們舉幾個簡單的反例,啤酒不貴的,因為啤酒基本都是在消費場景當地建廠,使用當地水源,目的就是要避免運輸成本的抬高。
你發現可樂也不貴的,也是因為基本每個省都有灌裝廠。罐裝全都在消費地的當地完成,你現在就可以拿一瓶去看一下它的標簽,它一定是在你當地或附近,完成的生產和罐裝。目的就是去避免長距離的運輸。
再舉一個例子,水泥,也是完全一樣的道理,這種價值一般,但是重量巨大,都必須要想方設法,減少運輸距離,去降低成本。
可是對于小龍蝦來講,這個運輸半徑的問題根本解決不了。它只能在南方水田里生長,運到北京、運到東北,這個運輸和損耗成本,一定是剛性的。
最后的疑問,為什么價格曾經沖上云霄,如今卻腰斬跳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