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美元指數持續下挫并創出今年以來新低等因素影響,23日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和即期匯價雙雙走高。分析人士表示,近期美國政局出現的不穩定因素,或繼續令美元匯率承壓,但受到市場謹慎預期及企業實需購匯盤的牽制,預計人民幣對美元升值的空間也將有限。
中間價連續兩日上調
5月22日,美元指數下跌0.14%,跌破97關口,再創逾半年新低。近期特朗普遇到的“麻煩”,進一步打擊了市場對其兌現刺激經濟增長的系列承諾的信心。在此背景下,23日,中國銀行間外匯市場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設于6.8661元,較上一日調高12個基點,為連續第二個交易日上調。
23日,美元于亞洲交易時段維持弱勢,截至亞市尾盤,美元指數跌0.11%至96.87左右;進入歐洲交易時段,美元有所反彈,但呈現反復上下波動,并未遠離前收盤價位。
人民幣匯率方面,昨日,在岸人民幣兌美元即期匯率追隨中間價上行,日間震蕩走高,16:30收盤價報6.8897元,較前收盤價漲27個基點;進入夜盤時段,人民幣兌美元跟隨外盤美元小幅波動,截至23日20時,報6.8899元,較前收盤價漲25個基點。
23日香港市場上,人民幣兌美元CNH匯價在亞洲交易時段反復震蕩。截至北京時間20時,離岸人民幣兌美元報6.8803,較前收盤價跌23個基點。人民幣CNH匯價與境內即期匯率之間延續倒掛,但價差仍不足100個基點。
人民幣對美元料保持穩定
針對昨日人民幣兌美元市場匯率表現,有外匯交易員表示,美元指數持續下跌也未能阻礙盤客購匯的熱情,市場仍無視中間價向上的引導,造成收盤價顯著弱于中間價,大行也只是適度提供美元流動性,“省子彈”做法導致人民幣升值幅度明顯受限,短期料延續橫盤走勢。
外匯交易人士表示,近期,境內外人民幣相對美元共同朝向升值的方向運行,但境外人民幣升值幅度更大,使得即期延續“倒掛”。此外,年中企業實需購匯盤較為活躍,人民幣升值波段有助于實需購匯盤鎖匯。另外,人民日報海外版刊文指出,未來中國跨境資本流動將進一步呈現“有進有出、優進優出、總體平穩”的特征,不會出現大規模單向流動。
興業研究 分析師郭嘉沂認為,后市應關注“泄密門”進展以及6月美聯儲貨幣政策動向。預計美元指數上半年仍有一定下行空間,但年中實需購匯盤將使得人民幣升值幅度有限。假如“泄密門”繼續發酵,影響美聯儲加息決策,則將加劇美元指數跌勢,但預計非美貨幣將相對人民幣顯著升值。維持全年人民幣相對美元穩定,而警惕非美相對人民幣升值風險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