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www.hand93.com)10月12日訊:吳曉波頻道-“時光”這些城市你還認識嗎?
吳曉波頻道-“時光”這些城市你還認識嗎?
你去過哪些中國城市?對它們的地標與往事有多熟悉?下面,讓我們做幾道題,看你能不能通過老照片認出這些城市來。
1
下面三處地標,哪一個在上海?
(關鍵詞:江灘、海關大樓)
解答:這三個地方,英文名都是the Bund,甚至在一些人口中,它們都是“外灘”。其實,各自的本名就很好。
? 第一張照片是廣州西堤,最顯眼的建筑是南方大廈,不過,在近代史里意義更大的是照片左側、帶有鐘樓的建筑——粵海關大樓。
? 第二張照片是上海外灘,一排建筑都是聲名赫赫,但最重要的還是畫面中央的江海關大樓。
? 第三張照片是漢口江灘,地標是江漢關大樓。
清乾隆二十二年至鴉片戰爭前,廣州是中國唯一的對外通商口岸;第一次鴉片戰爭后,上海開埠;第二次鴉片戰爭后,漢口開埠。粵海關、江海關、江漢關,清末四大海關之三(還有一個是津海關),不是建在當時的租界里,就是建在租界邊。如今,它們都成了江景的點綴,不再是屈辱的象征。
2
吳曉波頻道-下面三處地標,哪一個在南京?
(關鍵詞:大橋)
* 動圖視頻來源:觀察者網、武大金融字幕組、奧沙利航
解答:這三座大橋,都是鐵路、公路兩用的鋼結構桁梁橋,可能有讀者會跳腳:這怎么區分?
還真有辦法區分。
? 第一張照片是茅以升設計的錢塘江大橋,1937年建成,是中國第一座自行建造的鐵路、公路兩用大橋。造橋時,施工團隊發明了“浮運法”運送鋼梁,就是圖中展現的方式。
? 第二張照片是武漢長江大橋,萬里長江第一橋,1957年建成,是“一五”時期蘇聯援華156項重點工程之一。所以能在照片中看到外國專家的面孔。
? 第三張照片是南京長江大橋,1968年建成,是新中國第一座自行設計并建造的長江大橋,橋下凈空高度24米,是三橋之中最高的一座。
雖然武漢長江大橋是援建的,但這并不減損它的光輝。經此一役,中鐵大橋局(當時叫鐵道部大橋工程局)積累了第一波經驗,并從此扎根在武漢。后來的南京長江大橋、蕪湖長江大橋、杭州灣跨海大橋等許多工程都是他們的手筆。
吳曉波頻道-如今,杭州有錢江大橋10座,武漢有長江大橋10座(楊泗港長江大橋國慶后正式通車),南京有長江大橋5座。這已經不是天塹變通途了,而是天塹變回廊。
3
下面三處地標,哪一個在鄭州?
(關鍵詞:車站)
解答:并非所有破舊立新都讓人欣喜,比如一些老火車站,仍是當地居民心中長久的懷念。
? 第一張老照片是1912年建成的濟南老火車站,德國青年派風格,已于1992年被拆除。新照片是濟南西站,荷花噴泉展現了“泉城”特色。
? 第二張老照片是1934年建成的西安老火車站,歇山式屋頂,已于1980年代改擴建。新照片是西安北站,屋頂融合了大明宮含元殿的元素,設18臺34線,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的高鐵站。
? 第三張老照片是始建于1904年,并于1950年代改擴建的鄭州老火車站,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再次改擴建,基本形成了如今樣貌。新照片是“鼎”狀造型的鄭州東站,設16臺30線,是國內規模第二大的高鐵站。
這三組照片選取的都是老車站和不同位置的新高鐵站。之所以沒有對比同一車站的新舊站房,是因為老車站的新站房由于時代原因,普遍有些“臟亂差”,也很難說有什么設計風格。
就當是一代人有一代的選擇,一代車站有一代的使命吧。
4
下面三處地標,哪一個在沈陽?
(關鍵詞:老廠區)
解答:遼中南、京津唐、滬寧杭、珠三角是中國四大老工業基地,計劃經濟時代的驕子,但并非所有輝煌都延續到了現在。
? 吳曉波頻道-第一組照片是天津永利堿廠,這家誕生于1914年的工廠,是“侯氏制堿法”的發明地,中國化學工業的開端。成立近百年后,工廠搬遷,舊址之上建起了濱海新區文化中心,“大銅鍋”的造型就是在向老堿廠致敬。(新晉網紅濱海圖書館也在這里)
? 第二組照片是沈陽鐵西區,北二馬路沈陽站附近。昔日廠房與煙囪林立,如今工廠拆除,建起了一幢幢居民樓,里面藏著多少故事。
? 第三張老照片是建設中的國營北京第三無線電器材廠,或者以編號稱呼,798廠。如今,這里已經變成了798藝術區,北京文化地標之一。
很多老工業區,都想模仿北京798的華麗轉身,只是受限于文化資源,這些模仿未必能夠成功,愿它們找到屬于自己的路。
5
吳曉波頻道-下面三處地標,哪一個在深圳?
(關鍵詞:城市主干道)
解答:并不是每座城市都有絕對意義的主干道路,但這三座城市的這三條道路,應該當之無愧。
? 第一組照片是1984年和2018年的深圳深南路(深南東路+深南中路+深南大道,全長約28公里),在與紅嶺路交叉口的位置拍下。
? 第二組照片是1985年和2019年的成都人民南路(長約4公里,若算上天府大道,則長逾50公里且還在延伸),在天府廣場附近拍下。老照片選取了一個不露毛主席雕像的視角,但人字形的道路還是不難辨認。
? 第三組照片是1960年代和2017年的北京長安街(長約4公里,若算上東西沿線,則長約42公里且還在延伸),老照片是在天安門附近向東望去,新照片是在北京第一高樓——中國尊向西望去。
吳曉波頻道-十里長街變成了百里長街,平地變成了萬丈高樓,這就是我們的70年了。更多資訊,關注財經365股票或搜“財經365網”微信公眾號看財經深度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