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場足以載入21世紀中國互聯網大事記第一章的“戰爭”背后還有一個不得不提及的人,那就是360最初的投資人,一度買下了中國半個互聯網圈的紅杉中國創始人沈南鵬。2010年11月10日,360宣布和QQ恢復兼容;11月21日,騰訊發布《和你在一起》致歉信,3Q大戰最激烈的部分至此結束。在這背后,除了工信部的調停,沈南鵬作為360的投資人和騰訊的“好朋友”,可以說是居功至偉。
4個月后,奇虎360成功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作為早期投資者,沈南鵬收獲頗豐。
那時有兩件事誰都沒有想到,但這兩件事對360的影響都不亞于“3Q大戰”。首先,那個年代,中概股并不是美國資本市場的寵兒。2015年5月底,奇虎360的市值縮水至64億美元,與最高點相比跌幅超過50%。其次,360的主營業務“網絡安全”實在是太重要了。
據悉,360在國內服務對象十分龐大,這其中有政府部門、外交單位、國防科研院所以及銀行等政府機構甚至敏感單位,而這些單位的網絡安全防護,是不可能交由外資企業主導的。迫在眉睫地,360需要回歸中國資本市場。而此時的中國資本市場,已為許多科技、新興企業準備好了“戰略新興產業板”。一切看起來都順理成章,2015年12月,360與買家聯盟達成最終的私有化協議,交易價格為77美元/ADS(美國存托股,每2股代表3股A類普通股)。
私有化之路并非一帆風順,據周鴻祎本人所說,自己為完成360私有化背負了30億美元的借款,并把360股權和360大樓都進行了抵押。也因為私有化,360的手機項目始終未能得到充足的現金彈藥,最終以其盟友酷派被樂視收購而告終。而此時的小米已經奔跑在與格力的五年之約上,在智能硬件的風口,煽出了“生態”風聲。而這,是周鴻祎和360第二次露出退居“二線”的征兆。
真正的衰退永遠來的猝不及防。
2016年3月15日,“設立戰略性新興產業板” 這一條在十三五規劃中被刪除,創投界一片嘩然。至少30家發出私有化邀約的中概股公司受到嚴重沖擊,而首當其沖的就是奇虎360。怎么辦,VIE架構已經拆除,私有化進程已至尾聲,奇虎360變成了騎虎難下360。背著大量負債的周鴻祎僅剩的選擇只有新三板和借殼上市了。
逢3生變,2017年3月,360成功登陸A股,但這并沒成為周鴻祎重回“一線”的契機。頭條仿若當年的360,拳打百度、腳踢騰訊、不懼阿里,用“投其所好”的方式做火了一個又一個產品。有意思的是,360還是頭條最早的投資方之一,但在B輪時卻早早退出了。
互聯網的風口總是輪流轉,盡管今日360的股票已跌至27元以下,但周鴻祎仍然信心滿滿,他似乎堅信產業互聯網會讓他重回“一線”。更多資訊,關注財經365股票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