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實現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的發展目標,是此次新版北京總規的另一個聚焦點。
這首要體現在如何控制北京城市規模上??傄庒槍θ绾巫觥皽p法”這一問題,從城市功能和空間布局、城市規模控制、資源要素管理等角度給出了減重、減負和減量的答案。
對此,批復提出,北京以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為硬約束,切實減重、減負、減量發展,實施人口規模、建設規模雙控,倒逼發展方式轉變、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城市功能優化調整。到2020年,常住人口規模控制在2300萬人以內,2020年以后長期穩定在這一水平;城鄉建設用地規模減少到2860平方公里左右,2035年減少到2760平方公里左右。要嚴守人口總量上限、生態控制線、城市開發邊界三條紅線,劃定并嚴守永久基本農田和生態保護紅線,切實保護好生態涵養區。
趙弘認為,減重是指要通過產業調整,淘汰能耗高、污染重的企業,轉移部分制造業,讓北京的產業結構“輕”起來,降低首都發展對資源的消耗。減負是指要圍繞首都四個核心定位,繼續剝離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減量則是要從量上控制北京城市發展規模過大的問題,劃定北京城市發展邊界和人口規模紅線。
不僅是控制規模,“大城市病”被認為是構建和諧宜居之都的另一大障礙。批復指出,北京應當著力治理“大城市病”,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堅持公共交通優先戰略,提升城市公共交通供給能力和服務水平,加強交通需求管理,鼓勵綠色出行,標本兼治緩解交通擁堵,促進交通與城市協調發展。
同時,批復強調,要加強需求端管控,加大住宅供地力度,完善購租并舉的住房體系,建立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努力實現人民群眾住有所居。
王暉告訴21媒體記者,這體現了中央希望北京堅決防止房價過快上漲的要求。而從“加強需求端管控”的表述來看,北京限購、限貸、限價、限售、限商的“五限”調控,還將在未來一段時間持續。
了解更多財經新聞資訊,請關注財經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