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市場發展空間來看,一方面,LCD本身就擁有千億美元級別的市場空間,OLED取代LCD的存量市場空間足夠大;另一方面,虛擬現實(VR)、可穿戴設備等又為OLED提供了持續的增量空間。
投資策略上,中信建投表示,目前OLED上游的有機發光材料,主要掌握在日、韓、美、德等國外廠商手中,國內暫無可替代產品。國內企業主要為國際OLED材料生產企業提供OLED有機材料的中間體和單體粗品,隨著OLED面板需求的爆發,國內中間體和單體粗品的銷售量有望大幅增長。目前的龍頭企業有望跟隨整個產業鏈的崛起而不斷發展壯大。可關注相關龍頭股,萬潤股份、中穎電子、濮陽惠成等。
東方證券則表示,OLED的產業鏈可以粗略分為基礎材料、生產設備、驅動芯片、面板及模組四個主要環節。由于三星和LGD在OLED的絕對領先地位,相關產業鏈主要分布在韓國,中國公司有望在驅動芯片環節取得突破。建議關注A股中惟一OLED驅動芯片公司:中穎電子。
此外,可折疊OLED屏手機有望推動薄膜觸控技術的大規模應用,推薦薄膜觸控龍頭公司歐菲光。另外OLED產業鏈的相關公司還包括深紡織A、康得新、深天馬A、京東方A等。
從上述個股近期的市場表現來看,萬潤股份、中穎電子表現最為突出,4月份累計漲幅分別為:51.32%、33.06%。華創證券表示,萬潤股份一季度實現“開門紅”,半年報預增160%至210%,未來高增長明確。公司以有機化學合成為基礎,依靠強大的研發實力不斷拓寬業務領域,已形成顯示材料、環保材料、醫藥材料齊頭并進的良好局面,OLED市場啟動在即,公司OLED材料已進入核心企業供應鏈,確定受益,維持“強烈推薦”評級。
個股點睛》》》
萬潤股份:業績符合預期,持續增長動力強勁
業績總結: 2016年第一季度公司實現營收 4.2億元,同比增加 59.2%;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 8966萬元, 同比增長 280%。公司預計 2016年 H1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 1.8-2.2億,同比增長 160-210%。
業績增長符合預期, 看好全年業績表現。 公司 2016年第一季度業績表現靚麗,主要由于環保沸石材料等產品放量推動營業收入大幅增長,以及成本費用的減少。受益于歐美實施汽車尾氣強制排放標準和下游混晶廠商訂單的外包,公司環保沸石材料和液晶顯示材料訂單量較 15年同期增加,且一季度綜合毛利率提升 4 個百分點至 38.2%,發展勢頭良好。此外,公司財務費用率較 15 年同期下降 1.3 個百分點,管理費用率下降 3.4 個百分點, 致使銷售凈利率上升 12.3個百分點至 21.2%,盈利能力顯著提高。 我們認為較高的訂單量有望持續,看好公司全年業績表現。
沸石產能陸續投產, 提供增長動力。 公司現有的沸石環保材料 850噸產能已處于滿負荷生產狀態,募投的沸石材料二期首批 1500 噸擴建項目目前已處于試車階段, 有望于 2016 年上半年投產。 同時二期項目將應用范圍從歐六柴油重卡向更廣闊的歐 VI、歐 V、國 V 柴油車尾氣處理以及 MTO和石油煉制催化劑等領域拓展,背靠莊信萬豐產能消化難度不大,將為公司未來數年增長提供強勁動力。此外,顯示材料下游混晶廠商在削減成本與全球專業化分工的趨勢下,后續有望進一步加大單晶產品外包比例。
OLED前景廣闊,醫藥業務全球布局。 OLED較 LCD 擁有顯示性能好、可彎曲等優點,其技術成熟后,有望取代 LCD成為未來顯示領域主流技術。 公司作為國內領先的 OLED中間體供應商,目前已經進入 LG和三星等知名廠商供應鏈體系,將顯著受益于 OLED下游需求的提升。 公司收購美國 MP 公司 100%股權已經完成,正式進軍全球生命科學與體外診斷業務。大健康領域業務持續發展的同時, MP 公司全球分銷網絡也能與公司現有產品形成顯著的協同效應。
盈利預測及評級: 考慮本次非公開發行與美國 MP 公司并表, 預計 2016-2018年 EPS 分別為 1.10元、 1.50元和 2.08元,對應動態 PE 分別為 43倍、 32倍和 23倍,維持“ 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 并購整合不及預期的風險、 環保標準推進不及預期的風險、 液晶產品下游需求不及預期的風險。(西南證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