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 7月31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中國7月官方制造業PMI為51.4,預期51.5,前值51.7,較上月小幅。中國7月官方非制造業PMI 54.5,前值 54.9。
1、2017年中國經濟既沒有“經濟強復蘇、經濟過熱”的可能,也沒有“二次探底”的可能。2017年上半年,市場普遍認為經濟將可能“二次探底”,但6月經濟數據大幅超預期使得市場開始從“二次探底”的看法直接轉向“經濟強復蘇、經濟過熱”,我們對此都不認同。我們認為,2017年全年經濟溫和復蘇,過度樂觀和過度悲觀都有失偏頗。
7月制造業PMI 51.4,較6月出現一定幅度下滑,且略低于市場預期,主要原因在于6月GDP同比、工業增加值、工業企業利潤等大幅超預期,使得市場對未來經濟走向過于樂觀,推高了市場對7月PMI的預期值。
但總體上,7月PMI制造業仍處于2016年10月至今51.2-51.7的窄幅區間震蕩,我們認為經濟仍為溫和復蘇,既沒有經濟過熱,也沒有二次探底。
2、分項來看,7月制造業PMI數據的走低,主要在于生產和新訂單指數的走低,而生產和新訂單指數的走低主要在于新出口訂單的走弱,這與近期日、歐經濟復蘇的高位回落有關。數據上看,7月新出口訂單從6月52.0下降至50.9,歐元區制造業PMI從7月57.4下降至56.8,日本制造業從52.4下降至52.2。此外,我們觀察到,7月制造業PMI中進口指標處于51.1較高水平,以及生產經營活動預期再次回升至59.1的高位,反映出了中國經濟內需動力充足。
3、對于央行貨幣政策,我們不認為央行需要進一步緊縮,而是應當維持“不松不緊”。一方面,此次7月制造業PMI數據出現一定回落,這意味著央行不存在由于經濟強復蘇而收緊貨幣政策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制造業PMI已連續10個月超過51,經濟動力依然充足,因此,從經濟的角度來看,央行將大概率維持“不松不緊”。
同時,從中國CPI通脹數據上看,2017年大概率將維持1-2%的水平,因此,2017年CPI通脹數據的區間波動也將意味著貨幣政策“不松不緊”。
4、對于股票市場,我們仍然看好中國股市長期“健康牛”,受益于中國經濟L型拐點已至、經濟基本面的長期走好,7月制造業PMI數據再次處于較高水平同樣能夠印證。同時,第五次金融工作會議強調要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發展直接融資,這同樣支撐股市長期健康牛。
5、對于債券市場,“監管協調2.0”為下半年債券市場慢牛奠定基石。目前由于中國經濟走勢較為平穩,7月PMI驗證經濟既沒有“強復蘇、經濟過熱”,也沒有“二次探底”,處于溫和的區間震蕩之中,因此債市的核心變量并非經濟走勢,而是政策層的嚴監管政策和央行的貨幣政策流動性兩方面因素,“監管協調2.0”為債市提供支撐,但由于部分投資者對于經濟預期過度悲觀,存在修正的可能,以及央行不可能重回2015-2016年的明顯寬松時代,債券市場只能是慢牛而不會是瘋牛。
獲取更多財經新聞訊息,請關注財經365。(原標題:鄧海清:PMI低于預期 經濟既沒二次探底也沒過熱)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