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 7月31日,據國家統計局公布信息顯示,中國7月官方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51.4,較上月PMI相比小幅回落0.3%。另外,中國7月官方非制造業PMI 54.5,較上月54.9相比也有所回落。
盡管7月份制造業和非制造業PMI雙雙回落,但專家指出,7月份PMI的回落主要受天氣因素、需求增速回落影響。預計隨著天氣因素消失,制造業生產很快恢復。下半年我國經濟依然能夠保持平穩運行,維持“前高后穩”走勢。
大、中小企業分化進一步拉大
今年以來制造業PMI指數一直保持在51.0%—52.0%的運行區間,總體走勢平穩。7月份,制造業PMI為51.4%,比上月向下小幅波動0.3個百分點,與上半年均值基本持平,
對于7月份PMI指數出現增速回落的原因,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對證券時報記者指出,7月制造業數據顯示內需相對平穩,外需短期內出現走軟的跡象。此外,7月份全國大范圍持續晴熱高溫、部分地區遭受暴雨洪澇災害,一些企業例行設備檢修,這些天氣原因也是導致制造業生產活動有所放緩的重要原因。
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解讀稱,今年以來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走勢總體平穩,由于近期全國大范圍持續晴熱高溫、部分地區遭受暴雨洪澇災害,一些企業例行設備檢修,制造業生產活動有所放緩。
數據顯示,7月份制造業PMI,相比上個月出現小幅回落,下降0.3個百分點至51.4%。在構成PMI指數的五項指數中,除了從業人員指數出現小幅反彈之外,其他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降(供應商配送時間指為逆指數,在合成PMI綜合指數時進行反向運算)。其中,生產指數下降幅度最為明顯,幅度達0.9個百分點。
值得注意的是,7月大型企業與中小企業PMI的分化在6月基礎上進一步拉大,其中大型企業PMI上升0.2,而中小企業分別下降0.9和1.2。分項來看,大型企業與中小企業在需求方面的分化繼續拉大,同時,大企業采購活動繼續回升,是支撐PMI采購上升的主要力量,而中小企業的采購和生產活動均出現放緩。
華安證券分析師徐陽指出,這或許是由于經濟中中小企業生存較為艱難,所以市場份額被大企業占有導致的。尤其是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的較快上漲,以及出廠價格漲幅不夠的情況下,中小企業生存壓力相對更大。
此外,數據還顯示,近四成企業反映勞動力成本上漲,企業用工成本壓力依然較大。
下半年我國經濟依然能夠保持平穩運行 “前高后穩”走勢
同日公布的數據顯示,7月份,中國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4.5%,雖比上月回落0.4個百分點,但與上半年均值基本持平,且持續位于54.0%以上的較高景氣區間,非制造業繼續保持穩中向好的發展勢頭。
上半年經濟超預期受益于內需平穩和外需拉動,下半年是否可持續一直為近期市場爭論的焦點。但從總體看,業內對此比較樂觀,預計下半年我國經濟依然能夠保持平穩運行,基本是“前高后穩”走勢。
章俊指出,從7月PMI指數來看,雖然制造業大體平穩,但終端需求已經有走軟跡象。考慮到7月數據,特別是生產數據受天氣因素影響較大,工業生產是否拐點已現有待進一步觀察。
“雖然海外需求復蘇在短時間內不會出現趨勢性逆轉,但在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上定下的防控金融風險的政策基調下,金融去杠桿和房地產調控的滯后效應會在下半年逐步顯現,因此房地產投資增速會進一步回落,同時基建投資增速超預期的概率不大。終端需求走軟會推動本輪補庫存需求進入尾聲,工業生產活動也會隨之放緩。”章俊進一步指出。
中國社科院財稅研究中心最新報告預測稱,今年三四季度GDP同比增速分別為6.8%和6.7%,全年GDP同比增速為6.8%左右。與此同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其最新經濟展望中也上調了中國今年經濟增長預期。目前預計中國2017年經濟增速為6.7%,2018年經濟增速仍將放緩至6.4%。
中金固收的報告稱,短期來看,由于庫存偏低,上中游加工企業利潤較好,會繼續支撐企業的生產意愿。地產投資中短期或將保持穩健而基建投資在下半年將明顯下滑,總體上需求穩中趨弱的局面沒有發生變化。雖然當前制造業投資緩慢回升,不會有新的制造業投資周期出現,目前利潤的回升主要是上下游行業利潤重新分配的問題。預計三季度經濟仍將相對平穩,四季度可能會有所走弱。
獲取更多財經新聞訊息,請關注財經365。(原標題:7月制造業PMI走勢平穩 下半年經濟依然能夠保持平穩運行)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