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CEO馬化騰
5月12日報道 日媒稱,擁有1000萬人口的深圳被稱為“中國的硅谷”。在聳立于深圳市中心的騰訊總部大樓里,每兩周一次的高管會議從早上10點開始了。在聽完業務方案和過程匯報之后,馬化騰的娃娃臉變得通紅。他在強調危機感的同時表示,在我們這個行業,形勢每秒都在變化。騰訊運營的微信月活躍用戶已接近9億人 。在中國,“有了微信什么都能干”成為了人們新的生活常識。
以微信為武器加快拓展海外市場的馬化騰表示,模仿是有極限的,將來要以技術決勝負。
據《日本經濟新聞》網站5月11日報道,騰訊的強項不僅限于聊天軟件和全球最大規模的手游業務。近年來,騰訊給中國人的購物方式帶來了劇變。“微信支付”通過人海戰術,在中國各地各種商店的收款臺貼上了專用二維碼。只要拿手機掃一掃,幾秒就能完成支付,不需要現金和信用卡。
創業不到20年的騰訊總市值已經膨脹到了30萬億日元,躍居亞洲企業首位。
1992年,馬化騰還是深圳大學的一名學生,與4個朋友創立的小公司成為了今天的騰訊。騰訊的發展軌跡與深圳的崛起相重合。
騰訊從海外吸取了技術,以微信為武器加快拓展海外市場的馬化騰表示,模仿是有極限的,將來要以技術決勝負。
中國2016年手機支付總額翻了一番,達到600萬億日元,是美國的50倍。無需銀行就能完成資金結算的巨大便利性已經超越模仿的層次,顯示出從根本上改變傳統金融模式的潛力。
汽車行業的亨利·福特、創造了智能手機的史蒂夫·喬布斯等美國人一直主導著新產業創新,輪到亞洲主導的日子能否到來?馬化騰的挑戰預示著創新主角更替的前景。
現在的中國,未上市的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獨角獸”公司不斷登場。據美國的市場調查公司CB insight的報告,全球獨角獸企業前10家當中有4家是中國企業。中國企業能否在殘酷的實際競爭中脫穎而出?不再局限于模仿,而是創造出更多的附加價值?中國新生創業家們的真正實力還有待考驗。
在中國的成功企業家中,以房地產和互聯網相關產業積累財富的人物十分矚目。其中的佼佼者就是被為“地產大王”的王健林(62歲)和以電商起家的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云(52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