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能成我吃……”共享充電寶的火爆甚至引發“網絡紅人”王思聰的關注,不惜用過激言語賭誓。這一幕恰好發生在近日美妝電商聚美優品跨界并購共享充電寶企業之時,爭議也罷,質疑也好,共享充電在資本助推下繼續突進。
面對王思聰的不看好,聚美優品CEO陳歐公開反駁,“街電做不成可以做公益,但希望不要因為你的情緒不讓這個項目入駐萬達”。
事因近日聚美優品以3億元現金投資深圳街電科技有限公司。完成投資后,陳歐將擔任“街電”董事長,聚美優品也將持有“街電”60%的股份。
“共享充電寶是一個擁有百億級的市場,之所以在行業內選擇投資街電,是因為聚美認為街電是行業內技術領先、硬件積累最多、規模最大的平臺,原有股東海翼與欣旺達在硬件及供應鏈上的支持,是選擇街電的重要原因。”陳歐顯然信心十足,他透露,聚美優品對該項目的投資無上限,未來3個月內,將繼續注入幾十億元資金。
由于形象尚佳且多次“為自己代言”,作為美妝電商老板的陳歐是微博活躍分子,有數千萬粉絲,他對共享充電寶的看好讓這個新興領域再添一把火。
多數用戶認為,手機已經成為每個人難以割舍的最重要工具,智能手機耗電快、電量不足也是不少人擔心的問題,充電寶正是瞄準這點“剛性”需求。
統計機構TMR的報告顯示,到2022年,全球移動電源(充電寶)每年的需求是361億美元。作為手機保有量和需求量大國,中國將占據充電寶銷量的大部分市場。
但充電寶+共享經濟,卻未必是完美的商業模式。有嘗試共享充電寶的用戶坦言,“充電價格倒是不貴,押金都要上百就有些不能接受,都能自己買一個了,畢竟共享充電寶或許還不會像自行車那樣每天都有可能用到。尤其是很多充電寶需要歸還到指定地點,也不能帶到太遠的地方,這就比較尷尬了,畢竟是按照時間計費,大概只會應個急充一會兒。”
對于安全的擔憂也居高不下,“共享充電寶的安全性是否過關很難把握,現在通過數據線接入手機盜取信息的事太多了,很難說沒人鉆這個空子。”今年央視“3·15”晚會,免費充電樁被黑客利用,通過充電數據線竊取用戶手機信息的黑幕令人震驚。
即便解決了布點和安全隱患,目前,共享充電寶的盈利模式主要是租賃費用、押金以及廣告。看似十分明晰,并因成本低廉看起來比共享單車更容易獲得利潤,但共享充電寶并不是這么簡單的生意。
有投行人士看來,這不是一個大生意,智能手機的電池技術在不久之后一定會得到改善,手機的續航能力也將得到提升,另外,快充技術正在加強,這些都意味著充電寶市場將受到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對入局者而言,在風口真正落地之前,還面臨著現實壓力。以聚美優品為例,這家公司正面臨轉型危機。
截至目前,聚美優品股價在3美元徘徊,市值不到6億美元。在赴美上市最輝煌的2014年,聚美股價接近40美元。
2016年2月,陳歐、聚美優品高管戴雨森及股東紅杉基金提出,以每股7美元的價格進行私有化。因私有化價格不及IPO價格22美元的1/3,這一私有化計劃遭遇投資人強烈反對。
拖拖拉拉至今一年,聚美優品還是沒能完成從美股退市,業績也越來越差。面對爭議,聚美優品甚至不再發季度財報,不再開分析師電話會議。
聚美短時間內重回傳統電商業務巔峰很難,這就不難理解陳歐要大舉進軍共享充電寶行業的意圖。幾天前,聚美優品還發布了空氣凈化器計劃。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去年6月底,聚美優品持有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約28億元,短期投資1.9億元。如果陳歐說“未來繼續注入街電幾十億資金”為真,最大可能就是這30億元的老本。
聚美優品公布的最新業績是2016年上半年財報。相比2015年的高速增長,聚美優品2016年上半年凈營收僅同比增1.7%,至35億元;半年凈GMV(銷量)同比降7.6%至40億元。毛利潤相比前一年同期艱難持平,凈利潤降幅大幅收窄為1.41億元,同比降低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