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閱有關資料,趣頭條專注于三線以下小鎮居民移動資訊市場,2018年8月份的日活用戶有2100萬,據公司CFO王靜波介紹2018年12月的日活達到了3000萬,這么短的時間里,有這么大的成長,創業項目2年零3個月就完成了赴美上市,這樣的公司真的值得好好的研究和學習。
一、互聯網早已進入下半場
互聯網進入下半場這個概念是王興先生于2016年提出來的,并在2017年把這一概念具體化為“上天入地全球化”。他關于互聯網進入下半場最大的論據就是中國整體網民的數量不可能再迎來爆發式增長,最直接可信的數據,可以看看微信用戶的增長。根據騰訊Q3業績報告顯示,微信的活躍用戶為9.27億,較比2017年同期僅增長4.91%,數據涼涼涼,可以視為零增長。
那么互聯網整體的發展階段進入下半場是不是意味著整個互聯網就沒有機會了呢?其實不是,如王興所說的“上天入地全球化”這是中國互聯網企業的未來20年乃至30年最激動人的方向。我就不在具體解釋這個概念了,各位可以自行百度。我在想一個問題,經過20年的發展,中國的互聯網產業已經發展成熟,在某種意義上已經成了傳統企業,那么如同當年互聯網企業改變零售、社交一樣,會不會有新的形態的產業來顛覆和改變他們呢?
二、互聯網企業成為傳統企業,才有顛覆者今日頭條、趣頭條
主公馬云爸爸說“阿里巴巴也只能活過101歲,任何變革都來自外部”。1998/1999/2000年,3年的時間,先后誕生的阿里巴巴、騰訊、百度,至今都已經是20年的企業。20年后的今天,互聯網已經由桌面步入移動時代,百度這一pc時代的霸主率先掉隊,百度并沒有做錯什么,只是時代變了,他太傳統了。
整個2017年、2018年兩年里,騰訊、微博都在為今日頭條的出現而顫抖。就在以微信為代表的各類社交、資訊用戶流量陷入到停滯的時候,今日頭條的數據出現炸裂式增長:今日頭條系獨立 App 用戶使用時長占比,自2018年以來從 3.9% 猛增到 10.1%,增長了1.6倍,超過百度系、阿里系穩居總使用時長第 2 名。
正當都為今日頭條的崛起而驚嘆時,斜刺里殺出的拼多多和趣頭條再一次讓人們感到驚嘆。原來一片紅海的互聯網資訊、購物變得更加激烈,原來真的沒有什么是一成不變的,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再看看趣頭條的數據,2年3個月完成赴美上市目前市值22億美元,日活用戶3200萬(QM數據),而2018年8月份招股說明書里提到的日活用戶為2100萬;2018年,DAU超過1000萬同時又實現了3倍增長的公司只有三家:字節跳動、趣頭條、拼多多。趣頭條這一資訊領域的后來者,正在用他自己的方式贏得市場占有率。
三、唯有真正了解用戶,把產品做到極致,才有未來
細細思考中國互聯網的發展歷程,可以看到真正的能夠成功的企業都具備了這樣的素質,真正了解市場、了解用戶---搭建產品、做到極致---構建壁壘、持續盈利。阿里巴巴對網購的市場、用戶需求有著極其深刻的研究,進而圍繞網購推出了淘寶系、螞蟻金服系;騰訊對社交市場、用戶的研究也極其深刻,也就有了QQ和現在的微信,也就有了騰訊新聞。而認真使用過頭條和趣頭條的產品,你才會發現,頭條真的把人工智能算法和后臺體驗,做到了極致,推薦成功率和后臺設計非常棒。
趣頭條最核心的在于把套路做到了極致,注冊、登錄、閱讀、邀請好友,完成任務就獎勵積分滿滿的都是套路。雖然是套路,可是極其有效。同樣是看資訊,用戶可以在看資訊的同時拿到一點點收益,何樂而不為呢?當然我認為,走到后面,這些移動互聯網的新貴還需要回過頭來加強內容的建設,唯有優質的內容,才是走的長遠的基礎。
四、學習趣頭條帶來的思考
1,用戶的需求就是市場,不管是以前的增量市場還是未來的存量市場之爭,用戶總是有需要的,只要這塊需求有,那就有市場,市場足夠大,機會就會更大。
2、腳踏實地,接地氣。趣頭條把自己的市場定位到三線以下的小鎮居民,研究小鎮居民對資訊的需求,研究小鎮居民的對于“小收益”的潛意識,研究綁定用戶、增加用戶的貼地氣的手段。
3、抓住最核心的優勢不斷發揮,我認為在移動內容這個市場上,趣頭條的核心優勢就是利用“小收益”不但增加并留存客戶,不管是邀請好友模式、閱讀送積分模式以及其他各種演進的新模式;趣頭條不斷的研究套路、投入進來,無限制的發揮自己的長處。同時,他們在持續累計用戶,提升變現能力的同時,也開始了加強內容建設。
4,跟隨強者,快速成長。在溝通交流中,也驗證了我對趣頭條的分析,趣頭條在未來產品的推進中,一定也會跟頭條系一樣,會分拆出不同的產品矩陣出來,比如他們現在推出的《米讀》,瀏覽廣告可以免費閱讀小說,目前日活用戶已經超過了500萬,甚至可以期待,趣頭條也可以實現海外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的布局。更多股票資訊請關注財經365官網!
推薦閱讀
股票|趣頭條被打假,騰訊撈一把算一把!
白領捂緊錢包 是誰在引領消費?
葉檀財經最新文章:鼓勵年輕人過度借錢消費 會害死一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