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國際奢侈品牌Dolce & Gabbana杜嘉班納(以下簡稱DG)設計師辱華事件于全網發酵。原本定于昨晚在上海舉辦的DG時尚秀,因此遭遇受邀參演的中國藝人集體抵制,而緊急取消。不少人斷言,在未來十年,這個品牌都將無緣中國市場了。
DG事件被評為本年度“最無力回天的公關危機”,應該是沒有什么疑問的。在今年發生的諸多公關危機中,DG所觸及和違背的,是早已在國際上形成公眾認知的民族/種族問題,其所作所為無可辯駁。
但有些公司出的事,可不是單純指責或抵制就能解決的。因為他們所遭遇的問題,代表了新的科技技術在應用過程中暴露出的問題——但用戶已經無法“抵制”這些技術帶來的高效生活。
今天,小巴就通過2018年度發生的幾起轟動性的企業危機,來聊一聊互聯網企業想要作為人類未來生活引領者,應該承擔的“新企業責任”。
隱私安全
想象一個世界,一個入侵者不留下足跡,商品可以被盜無限次但仍然不為人知的世界。
聽上去有點驚悚?但這個世界確實存在,而那件商品就是我們的隱私。
2018年3月20日,網曝英國數據分析公司劍橋分析通過Facebook上的商業活動,在未經用戶許可的情況下,偷偷盜用了高達8700萬用戶的個人資料。更可怕的是,這家公司曾受雇于特朗普的競選團隊,服務于2016年的美國總統大選。
于是有人猜測,正是由于對Facebook上個人資料的盜用,競選團隊才得以根據用戶偏好進行精準投放,從而進一步影響了選民行為,最終助推了特朗普的上臺。
如果一切屬實,這無疑是改寫了人類歷史的一波操作。
實際上,這樣的盜用,每天都在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