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www.hand93.com)8月30日訊:財經365視界-網約車混戰2019。
01百車約戰
崔明輝再也體會不到多年前跑貨車時,“車輪一響,一天一萬”的日子了,那個職業已經從金飯碗跌落神壇成為辛酸者的代表。
“這些年搞環保,到處限行,拉不到貨,貨車真是沒辦法跑”,而脫了貨車的坑后,他買了輛小轎車跑起了滴滴。
老崔是甘肅人,年輕的時候跑到成都當兵,遇見了自己的妻子,干脆就把自己的后半生都丟在了這座城市。走進網約車這個行業的時候滴滴正在瘋狂砸錢,老崔吃到了螃蟹肉,盡管去年因滴滴順風車事件導致出行行業深處水生火熱,可今年之前不管是薪資還是環境都還符合他的預期,但過完年后情況就開始變了。
“過完年開始跑的頭兩天還好,第三天就感覺不對勁了,一個明顯的變化是滴滴上單子的單子越來越少。”單子少,意味著收入也對應減少,另一個變化則是有很多不知名的網約車平臺打電話讓他注冊,“反正滴滴單子少,就開始跑別的平臺。”
老崔跑的這個新平臺叫旅程專車,是由一家叫天谷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聯合約約出行打造的平臺,從七月份開始通過各種渠道招聘司機,而崔明輝并不是個例。
“很多平臺給我打電話,給我很多優惠,旅程專車幾乎是強制性地讓我下了App,但我從來不聽也沒打開過App”。張運達五十多歲了,監管愈發嚴厲之前他一直跑著黑車,合法與違法之間最終他還是選擇了前者。
然而如今在他眼里這個行業遠不如他想象得那么規范,不經意間他手機里就多了幾款從未聽說過的平臺司機端。
入侵手機并不是最讓張運達意外的,而是平臺都喜歡給人畫餅,比如萬順叫車說進去就能成為股東,“說得夸張都會死得快,它們就是要找那些有夢想的。”
萬順叫車是三年前成立的出行平臺,兩個月前發布消息說即將在成都設立西部區域總部基地,“成為股東”其實就是其實施的“合伙人制”,想要股份就要跑完每天100塊錢的單量,然而由于平臺單量的限制,很多司機都是每天給自己刷一百。
司機們都不懂,為何今年有這么多新舊平臺突然冒出來。2013年誕生的AA用車六年間經過改名AA租車、斥資6000萬購買百輛特斯拉、原CEO王利峰離職創業共享汽車品牌途歌、更換莊智強為CEO后,又再次更名為AA出行死磕出行領域。
除開萬順叫車、旅程專車、AA出行及秒走打車,別的還有4月份更名“秒走打車” 并開通小程序打車入口的同程打車、從山東出發的安安用車與及時用車、由北京假日陽光環球旅行社開發的陽光出行、新特6月份發布的新電出行、7月份起在川渝開始運營的玖玖約車以及妥妥E行、恒好用車。
新舊平臺之外是巨頭與傳統車企的野心。去年背靠阿里的哈羅單車更名哈啰出行,上線打車入口正式開啟網約車服務;今年由廣汽集團和騰訊聯合支持的網約車平臺如祺出行已經公測,騰訊還在1月份連續申請了多個與出行相關的商標,比如騰訊出行、騰訊打車等;車企BA陣營中,寶馬去年拿到了成都天府新區的網約車牌照并悄悄注冊了寶馬出行服務有限公司;
吉利汽車推曹操專車,長城汽車做了一個歐拉出行,上汽集團有享道出行,BMW手捏即行出行,江淮汽車旁邊站的是和行約車,眾泰+福特在網約車領域已經牽手,吉利+戴姆勒則把目光投放在了高端出行市場……
“繼2010年千團大戰以后,我覺得這個市場已經迎來了百車大戰。”張運達內心感到一絲欣喜,他認為這場大戰會像團購時代一樣讓平臺的商家或者司機受益,也會給乘客更多的選擇和更多元的乘車體驗。
02行業亂象之困
然而,現實遠不如張運達他們想的那么性感。
有人給成都市交通運輸委員會寫了封意見書,說最近一年成都增加了很多網約車,最明顯的就是去成都城區及周邊加氣站加氣的車輛,排隊時間已經長達2-3小時,跟上一年同一時期相比簡直天壤之別。
“如今這么多的網約車如果不加以控制,怕是會像共享單車一樣,泛濫成災。”
網約車會不會造成城市擁堵一直以來都是個有爭議性的話題,此前流傳一種說法:網約車造堵,共享單車緩堵。
而最新的一項研究數據表明,2010年-2016年間導致導致美國舊金山交通擁擠的罪魁禍首是兩家網約車公司的汽車Uber和Lyft,北京理工大學軟件學院副教授閆懷志也認為,在中國,打車軟件對城市交通造成了很大的沖擊。
城市交通矛盾之下行業同時亂象叢生,從平臺、司機端蔓延至用戶端,而這種亂象主要發生在新興平臺。
今年3月份AA出行(原AA租車)陷入了員工欠薪風波,并且其深圳公司大部分高管已經離職,雖然公司對外的說法是離職人員并非高管且否認欠薪的說法,但還是有公司的司機向媒體反映:AA租車在深圳很難打車了,還拖欠著司機幾個月的郵費補貼。
陽光出行身上則貼著詐騙司機的標簽,近幾個月許多司機透露或投訴其亂罰款等問題,比如乘客投訴直接的克扣司機的錢,申訴直接秒回失敗,客服電話幾乎打不通,比如司機注冊駕照未滿三年但平臺依舊審核通過。閉門造車條款錄用無證司機并派單,制定霸王然后獲取高額罰款,青島有司機表示很多人已經被罰到兩三千。
單子接不到,而司機也陷入申訴-被駁回-再申訴的死循環,此前陽光出行在高德上曾被多次下架也正是由于存在的安全隱患,但如今一些城市比如成都依舊能用高德打陽光出行平臺的車。
乘客的體驗也由于不知名平臺們的涌入而受到嚴重影響。
及時用車從6月到8月的時間一直在瘋狂開城,西安、淄博、濰坊、長沙等都已開通,但其存在打車被司機多扣費用找客服沒人接,選擇招商投資之類的就會馬上有人接聽的問題,其客服在官博上給人的回復是由于開城數量比較多,客服在處理問題方面壓力比較大。
這種偏急速的方式就造成了團隊的不成熟,從而影響了打車行程的質量,還有的人發微博問:接單不拉人還取消不了訂單,司機不接電話客服找不到人,請問發微博能給我結束行程嗎?
更夸張的現象還發生在妥妥E行身上。武漢一位張先生此前打到了妥妥E行的車,但在沒有等到車來接人的情況下付了314元的車費,還有的乘客直接發微博維權司機接了單,結果起步價的距離收了300多。
可怕的是,這種司機未到達上車地點就開始行程并自行結束、扣乘客費用的事情,在安安用車、新電出行等平臺上屢見不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