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www.hand93.com)9月8日訊:炒股教程-傳聞中網易云音樂與蝦米音樂的合并沒有成真,在線音樂市場第二梯隊的兩大陣營換了一種方式結成同盟。9月6日,網易云音樂宣布完成由阿里巴巴領投的共計7億美元的B2輪融資。 促成這次合作最重要的原因,無疑是雙方在上一輪版權大戰后的弱勢地位。網易CEO丁磊早在今年5月第一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上就已經明言,音樂版權已經被“一些企業以高價壟斷”,“對整個中國在線音樂行業發展產生了一些負面影響”,他甚至罕見地爆料,“國家已經在這方面進行了反壟斷的立案調查。” 這個信息當時沒有引起太多關注。
炒股教程-蝦米另有新語
一位從事音樂版權生意的人士透露說,丁磊所說的反壟斷立案調查確實存在,“今年年初就已經開始了,大家也在積極配合。”一位業內人士則表示認同丁磊的觀點,“不僅僅是在線音樂,一家獨大的版權壟斷格局已經壓制了下游整個產業鏈的發展”。 從打破壟斷角度來看,這是一次恰逢其時的合作。在線音樂市場的上一個時代,“百花齊放”一度是這個行業的標簽。蝦米的小眾、網易云音樂的社區感和QQ音樂“貴族”般的用戶體驗,都曾或多或少留在一代人的記憶里。這是屬于音樂的短暫的黃金時代。 版權時代的到來終結了這個音樂產品的黃金時代,整個行業也由此轉入到零和博弈:拿到足夠多的版權才能活下去,而要拿到版權,就得不惜包括真金白銀在內的一切代價。 在線音樂市場的戰爭、交火與試探輪番上演,行業最終走入版權壟斷時代。但無論對于網易還是阿里,音樂都是一個無法離場的業務。圖文時代的信息載量有上限,但音樂卻沒有。無論是短視頻平臺還是K歌類產品,以及智能音樂等硬件,都依賴于音樂行業。
在這個背景下,炒股教程-網易和蝦米音樂沒有坐等反壟斷調查的進展,而是面對絕對強勢平臺,講出自己的新故事:音樂平臺的差異化競爭。除了直播、知識付費等音樂非核心業務的嘗試,網易云音樂在今年宣布正式推出云村作為音樂社區建設的開始,而在上線半年以后,蝦米的同陣營音樂產品唱鴨MAU月均增幅達到180%,且一度擠進App Store音樂榜的前五位。 隨著渠道、分發、創造和用戶端和相應宏觀政策的調整變化,未來的在線音樂市場不僅是版權的競爭,而是運營策略的較量。在線音樂市場雄心不死。在這場面向下個時代的突圍戰爭中,這次結盟指向一個新的方位,或許也為市場開啟了新的可能。
正是時候的合作
阿里領投網易云音樂的消息公布后,對于蝦米未來的猜想也隨之而來,甚至有媒體稱“網易云音樂將融入阿里創新事業群”。對此,網易表態稱網易云音樂將保持獨立運營。
綜合媒體報道和AI財經社了解到的情況,阿里在這輪7億美元融資結束后于網易云音樂股份占比在10%到30%之間,網易仍握有最大控股權,二者未來的故事可能更多發生在業務上的協同與合作上。 相比TME在行業占據市場份額和用戶體量的絕對第一,網易云音樂和蝦米音樂都屬于行業的第二梯隊。蝦米音樂的市場份額常年穩居前五,而網易云音樂的用戶到第二季度已經超過8億,付費用戶同比上漲135%。除了核心的音樂播放業務,其直播和社區業務都處于上升期。 此前網易云音樂社區產品總監翁家琪接受AI財經社采訪時透露,網易云音樂的云村業務在內測期間就廣獲好評,用戶參與意愿強烈。但這仍然是一個燒錢的業務,“所有的社區都需要時間”。雖然去年才融過超6億美元,但對于未脫離上市公司體系的網易云音樂而言,仍屬于杯水車薪。網易云音樂需要彈藥支持。 為了繼續在在線音樂市場廝殺而不至于在版權大戰中硬碰硬,網易云音樂一直強調在以三大唱片公司為首的版權墻外進行“差異化競爭”,“廣積糧,不筑墻”則是阿里巴巴此前在就版權業務上提出的核心主張。 網易云音樂CEO朱一聞此前曾向AI財經社表示,社區是網易云音樂今年最重要的戰略之一。其原因在于,代表著社區化的產品形態對于音樂版權的需求將會進一步降低,在目前同質化競爭的市場中意味著差異化,而網易云音樂今年的目標就是“想把這個差異化放大”。
這也意味著,除了最實際的錢、版權和流量資源的互補,為了進一步在在線音樂市場穩住腳跟,雙方就差異化競爭的協同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是未來合作的關鍵點。炒股教程- 在行業慣用的獨家版權競爭策略以外,扶持原創音樂人的“尋光計劃”和“石頭計劃”已經分別為蝦米和網易云音樂輸送了一批獨立音樂人和附屬的音樂版權,攏住了相當一部分的小眾用戶。在泛音樂的運營邏輯下,網易云音樂還先后嘗試過知識付費、直播業務和社交業務,交了不少學費。云村是以音樂為核心的UGC分發社區。此外,網易云音樂旗下的LOOK直播還在上個月爆出開始招募游戲主播,完成了從音樂直播平臺到泛娛樂直播平臺的標簽轉變。
“互聯網生活家”丁磊在對網易多番瘦身的同時不放棄音樂業務,是源自于其在起初就對音樂全場景消費鏈路有如下想象——音樂作為內容可以貫穿娛樂、社交等多個場景,而不只是單獨的音源消費。在這一季度的財報電話會議上,丁磊也提到公司對于網易云音樂在會員、廣告、直播、社交等多方面的盈利具有信心和把握,成為支撐網易云音樂高舉差異化的信心來源。 今年上半年,阿里創新事業群在繼Vmate以后低調推出了彈唱產品唱鴨。
用戶可以通過類節奏大師的模式“彈奏”出歌曲片段,并能匹配K歌功能開啟社交。在沒有進行大筆預算投放的情況下,唱鴨憑借吸引00后用戶進入到App Store音樂榜前5的位置。唱鴨負責人李陽在接受《新商業情報NBT》采訪時表示,“你說它是唱歌的(應用)也好,是玩音樂的(應用)也好,(在我看來)唱鴨其實就是一個幫助年輕人去和音樂互動的方式。”
根據AI財經社了解到的情況,阿里與網易云音樂最終達成共識的關鍵是,“能為樂迷解鎖更多好音樂,為原創音樂人提供更多空間,一起在音樂賽道創造出更多的驚喜”。 在此前的版權互授中,雙方已經完成了彼此核心版權的互授,其中包括阿里控股的S.M.和網易云音樂花費5億元競得的華研國際的旗下音樂版權。而依照阿里此前對于小紅書、寶寶樹等標的的投資經驗,蝦米與網易云音樂也有流量或產品互通的可能。 畢竟包括蝦米和網易云音樂在內,全行業的共識是,市場已經高度集中,版權墻的打法越來越不可取,必須轉換競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