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數據寶統計,截至三季度末,兩市有149股商譽占總資產比例超三成,其中有21股占比超五成。
2018年11月16日,證監會發布了《會計監管風險提示第8號-商譽減值》,從商譽減值的會計處理及信息披露、商譽減值事項的審計和與商譽減值事項相關的評估三方面,就常見問題和監管關注事項進行說明。
A股商譽超1.4萬億元
商譽作為無形資產,通常是指能在未來期間為企業經營帶來超額利潤的潛在經濟價值,商譽值的大幅增加與上市公司的并購重組事件有密切關系。數據寶統計,上市公司的商譽近年來大幅增加,由2010年年末的不足1000億元到2018年三季度末的1.45萬億元,增長逾14倍。與此同時,從并購重組事件(按受理日期結算)來看,2014年至2016年并購重組事件數量均超過350件。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三季度末存在商譽值的近2100家公司合計凈利潤約1.97萬億元,同期商譽占比超過七成。由此可以判斷,如此龐大的商譽,一旦上市公司出現大規模的商譽減值,對其業績的影響無疑是沉重的。
三行業商譽超千億元
分行業看,“互聯網+”行業的商譽金額普遍高于傳統行業,截至三季度末,有三個行業的商譽總金額超過1000億元。具體來看,傳媒行業125家公司商譽總額達到1857.18億元,規模最大;其次是醫藥生物行業201家公司商譽總金額1515.79億元,以及計算機行業141家公司商譽總金額1133.43億元。相反,鋼鐵、建筑材料及紡織服裝行業,存在商譽計提的公司均不到50家,其中鋼鐵行業僅8家,商譽總金額不到11億元。從商譽占總資產比例來看,商譽總金額越高的行業,商譽占總資產比例也越高。尤其是傳媒行業,商譽總額占總資產比例近20%。21股商譽占總資產超五成。
從商譽占總資產比例來看,截至三季度末,兩市有149股商譽占總資產比例超三成,其中21股占比超五成,包括星普醫科(9.05 -8.59%,診股)、順利辦(7.77 -4.66%,診股)、眾應互聯(11.60 -3.09%,診股)及高升控股(4.77 -0.63%,診股)等。三季度末,星普醫科存在商譽資產19.19億元,占總資產比為73.7%,位居首位;順利辦、眾應互聯、高升控股三家公司緊隨其后,商譽占比分別為70.41%、68.01%和61.25%。
截至昨日收盤,天潤數娛(4.39 -1.57%,診股)、天際股份(8.08 -2.65%,診股)等6股已發布2018年年度業績預告。其中天潤數娛、天際股份、艾格拉斯(4.71 +4.43%,診股)預計年度凈利潤均有較大幅度的增長,天潤數娛預計年度凈利潤中值排在首位,高達1409.22%。此外,眾應互聯預計年度凈利潤有一定的下滑,預計全年凈利潤1.25億元至1.6億元,同比下降16.76%至34.97%。
三大行業商譽均超千億元
證監會11月16日發布《會計監管風險提示第8號——商譽減值》(以下簡稱《提示》),主要涉及商譽減值的會計處理及信息披露、商譽減值事項的審計以及商譽減值事項相關的評估等三個方面。風險提示中明確,對企業合并所形成的商譽,公司應當至少在每年年度終了進行減值測試。
WIND數據顯示,從行業來看,按申萬一級行業分類,傳媒、醫藥生物和計算機等三大行業的商譽值均在1000億元以上,三大行業的商譽值分別為1857.18億元、1515.79億元和1133.43億元。另外,商譽值超過500億元的還包括汽車、家用電器、機械設備、化工、電子、電氣設備和采掘等行業,其商譽值分別為884.72億元、652.75億元、784.10億元、872.12億元、869.64億元、542.20億元和536.85億元。
傳媒行業方面,在收并購熱潮的推動下,傳媒公司商譽自2013年以來快速擴大,2014年與2015年為傳媒行業并購大年,商譽增速均在100%以上,直至收并購監管趨嚴,商譽增速在2016年開始放緩至42%,而后持續下降,2018年上半年商譽增速降至10%。收購標的輕資產的特性使傳媒公司有較多商譽計入,2018上半年傳媒所有公司商譽占總資產比為16.68%。醫藥生物行業方面,2010年,A股醫藥生物行業(申萬行業分類)的總商譽為33.75億元,2013年后,醫藥板塊多家上市公司進行并購,一方面驅動了上市公司的業績的增長,另一方面由于溢價收購,也推高了公司的商譽。2018年第3季度總商譽為1515.79億元。不到8年時間,醫藥生物行業商譽漲幅高達44.91倍。
計算機行業方面,2010年全行業公司商譽共計25億元,截至最新的2018年三季度,全行業商譽達到了1133.43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幅達11.86%。另外,2014年、2015年和2016年三年的增速也明顯超過其余年份。
在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看來,傳媒、醫藥生物和計算機三個行業是過去幾年并購重組大量發生的領域。并購重組發生并購潮,就會產生比較多的商譽價值,因此,這三大行業多是一些中小創的企業,發生并購重組較多。對于商譽減值的風險,投資者需要認真甄別,尤其是一些可能會發生大幅商譽減值的中小創公司,還是要保持警惕。那么,風險提示下發后,相關上市公司應如何化解減值風險?
該會計師事務所人士表示,一般企業合并中,會產生一定的商譽,但是隨著市場的變化,在原來收購和投資時所形成的商譽理論上已經在不同程度上發生了減值。公司從自身內部的控制來看,風險提示的下發,公司會加強收購和投資中的評估,對未來能力的承受進行再評估,前期的風險評估不夠而導致后期減值計提后,會影響整個市場股價的變化,因此,企業會因風險提示的下發變得更加謹慎。(來源:證券時報、中國證券網)
更多股票資訊請關注財經365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