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港集團收購錦江航運將近80%的股份,浦發銀行以非公開發行股票方式收購上海信托。上海國際集團27日稱,目前的國有資產整合涉及其旗下14家公司,盤活存量資產已經超過300億。
上海國際集團成立于2000年,在原上海國際信托投資公司的基礎上組建而成,公司重點立足國有資本流動、控制、配置和預算功能。最新統計顯示,該集團今年上半年總資產超過2000億元,凈資產1482億元。
從去年年初開始,上海國際集團的戰略定位開始從戰略控制性的金融投資集團調整為國有資本運營平臺。
今年7月,上海國際集團將持有的錦江航運47.9884%股權轉讓給國內最大的港口股份制企業上港集團,成為上海國資系統繼光明食品與上海良友重組之后又一次令人矚目的行業整合。
“同類縱向整合能使這些企業之間在技術、管理和資源上獲得協同性、互補性,可以壯大合成以后的企業,又能夠發揮各自的優勢。”上海國際集團董事長沈駿向《第一財經日報》等媒體表示,上港集團和錦江航運的整合屬于同類縱向整合,因為上港集團還全資控股同樣經營航運的上海海華輪船有限公司。
浦發銀行與上海信托“1+2”的整合工作已經上報國務院并獲得原則同意,預計年底將得到批復。“1+2”中的“2”是指上海信托代上海國際集團持有的上投摩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和國利貨幣經紀有限公司兩家子公司。重組完成后,浦發銀行將成為國內第四家持有信托牌照的商業銀行。
“上海的國有資產在全國各地中比例最高,國有資產在上海的經濟社會發展中也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國有資產運作效率的提高和國有資產增值收益的上繳遠遠沒達到我們所期望的水平。”沈駿稱,“我們希望通過這個平臺的運作,使國有資產的效率更高、收益更多,提高上繳國資的比例,再參與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二次分配中。”
據上海國際集團總裁邵亞良介紹,剝離了十幾家子公司以后,剩下的子公司主要有兩家,分別是上海國有資產經營有限公司和上海國際集團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前者把主要精力放在不良金融資產處置上,而后者則在搭建存量股權投資和財務投資上發揮作用。和過去簡單的行政手段不同的地方在于,上海國際集團所搭建的資本運營平臺操作的轉讓和重組都是按照市場規律來定價的。
“國有資本運營涉及產業資本進入到國際集團,我們在管理體制上按照“一變”和“都不變”的原則,“一變”是股權發生變化,“都不變”是指原來的管理體制和國資委的監管體制不會發生變化。”邵亞良稱。
去年7月,上海國際集團向國泰君安轉讓上海證券有限責任公司51%的股權,同業歸并的完成推動國泰君安實現上市,進一步擴大了業務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