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提高信息披露質量,提升監管服務水平,上交所6月16日發布了第二期《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監管問答》。今年1月,上交所組織編寫了首期《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監管問答》(簡稱“《監管問答》”),針對信息披露實踐中上市公司難以把握、經常出現的問題作出統一解釋,供上市公司參考使用,得到市場各方充分肯定。新一期《監管問答》則是在總結前期監管經驗的基礎上,上交所再次梳理提煉了實務中容易出現的相關問題。
據了解,第二期《監管問答》主要包括四個方面的內容:一是股東大會事項,對股東大會相關公告的提交時間、提交方式以及相應的程序性要求進行了細化;二是股權轉讓事項,要求信息披露義務人對股權轉讓的資金來源、交易安排、高溢價、后續計劃等進行充分披露;三是購買和出售資產事項,明確了具體指標的測算標準以及放棄優先受讓權、在二級市場出售股票等特殊事項的審議和披露要求;四是權益分派的實施,就差異化分紅送轉的業務處理、權益分派期間能否發行股份等事項予以明確。
上交所指出,本期《監管問答》是上交所對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實務中可能遇到的規則難點和疑問、常見錯誤和風險進行了集中梳理,采取“分門別類”和“一問一答”的方式,針對性地解讀規則條款、闡明規則要點、明確監管標準,供上市公司在日常辦理信息披露業務中參考使用,希望通過告知在先、提示在先的方式,減少違規發生概率,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質量和規范運作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為方便理解使用,上交所同時編制了兩個版本,將最新一期作為單行版單獨發布,并將其與往期合編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監管問答(匯編版)》。上市公司和投資者可以在上交所官網信息披露監管業務指南下的上市公司日常信息披露工作備忘錄板塊查閱。上交所表示,《監管問答》的編寫是一項持續性的工作。后續,上交所還將總結監管實踐中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擬定新的監管問答,適時對外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