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市場與港股市場之間的估值差距越來越大是滬港通推出伊始市場所沒能意料到的。
據統計,AH溢價指數在滬港通開通前的12個月內基本穩定在90~105點的區間內,但從去年11月份滬港通開通后,AH溢價指數急速上揚并從當年12月起穩定在110點上方,本周三該指數一度達到143.62%,也就是說A股市場整體比港股市場貴43%。
解讀:國泰君安投資顧問張濤指出,作為成熟資本市場的香港股市,其估值體系通常被認為相對合理。不過由于2014年下半年以來A股市場漲勢凌厲,導致AH溢價指數快速抬升。雖然A股市場作為新興市場應該享有一定的估值溢價,但按照同一上市公司在不同市場應享有相近估值的理論,AH溢價指數不大可能長期處于高位。
意外四:兩地獨門股最受關注
在滬港通開通之初,業內曾對兩地市場最有可能受益這一新鮮事物的板塊及個股進行了梳理,按照當時主流的市場意見判斷,A+H折價股或最受歡迎,其次是高股息率個股,第三才是兩地市場各自擁有的獨門股。但從一年來的實際交易情況看,折價并非兩地資金擇股的首要標準,反倒是兩地市場各自擁有的獨門股備受關注。
據統計,自去年11月17日以來,共有13只個股得到滬股通資金累積10億元以上的凈買入,其中貴州茅臺[-0.62% 資金 研報]最受寵愛,滬股通資金凈買入該股合計約103.9億元,而貴州茅臺正是A股市場獨有的投資標的,此外,港股市場上雖然有與大秦鐵路[-0.74% 資金 研報]、上汽集團[-0.15%資金 研報]、中國北車[0.00% 資金 研報]、宇通客車[-2.63% 資金 研報]、伊利股份[-0.45% 資金研報]、青島海爾[0.00% 資金 研報]、浦發銀行[-1.25% 資金 研報]、興業銀行[-0.56% 資金 研報]等股類似的品種,但這幾只個股都只在A股上市交易,并沒有在港股市場掛牌。而在港股市場方面,最近一年港股通資金凈買金額累計超過10億元的個股共有9只,其中中廣核電力、香港交易所[-1.43%]、騰訊控股[-1.84%]、漢能薄膜發電、國美電器[-1.38%]、阿里影業等6股也都是只在香港市場交易。
解讀:華龍證券投資顧問牛陽表示,由于這類個股在兩地市場中暫時不存在可復制性,預計短期內仍將是滬港通交易的主流。不過從近期的市場走勢看,估值差價正成為引導滬港通資金流向的主要因素,A+H折價股有可能成為未來一段時間兩地資金布局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