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是全球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這座城市每天產生的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不少,但人們視線中卻很少見到垃圾的身影,香港干凈整潔的市容市貌也總是為人稱道。
香港特區政府環境保護署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港人棄置于堆填區的固體廢物總量平均每天高達15102噸,其中都市固體廢物有10159噸,人均每日1.39公斤,這里面廚余、紙料和塑料的數量最多。這些都市固體廢物的35%已回收循環再造。
數據顯示,2015年香港都市固體廢物中,廚余的棄置量同比減少7.1%。環保署表示,這與社會各界積極回應政府采取的各項措施有關,尤其是從源頭減少廚余和將過剩食物捐贈予有需要人士。
特區政府在廢物減量工作上擔當了重要角色,2013年5月推出《香港資源循環藍圖2013-2022》,涉及廢物管理的各個環節,旨在建立健全減廢、收費、收集、處置及棄置的綜合管理系統,并希望通過市民及社會各界努力,在2022年或之前,將香港都市固體廢物每日人均棄置量減少到0.8公斤或以下。
隨后,環境局在2014年發表《香港廚余及園林廢物計劃2014-2022》,整合和更新了處理廚余的策略,目標是在2022年把人均棄置在堆填區的廚余量減少40%。
特區政府環境局局長黃錦星對此表示,廚余計劃以四個策略為主軸應對廚余挑戰,包括全民惜食、食物捐贈、廚余收集和轉廢為能。整體策略以源頭減廢為主導,至于未能避免的廚余,則盡量回收和循環再造。
除了對固體廢物按量征費及生產者責任計劃等減廢政策和法規,政府還投放大量資源以完善廢物處理的相關基建,主要包括有機資源回收中心、綜合廢物管理設施及堆填區的建設。
此外,由環境保護運動委員會及環保署連同香港一些主要商會合辦的“香港環境卓越大獎”及“香港綠色機構認證”,鼓勵企業及機構實施環境管理,衡量它們對環境管理的承諾和表現,并表揚在環境管理工作上表現卓越的企業及機構。
社會大眾的參與讓減廢工作得以更好地進行。在特區政府鼓勵下,人們自覺地減少廚余,將生活垃圾分門別類整理好,投放到垃圾分類箱及社區環保站,到超市及商場購物時還自備購物袋。
早在2005年,環保署便推出家居廢物源頭分類計劃。物業管理公司將收集來的多種可回收物料,如塑料包裝物料、光盤、廢紙、鋁罐和塑料瓶等投放進廢物分類設施,將這些物料循環再利用。
政府還在全港各區設置了近20個社區回收中心,鼓勵市民將廢物分類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