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重倉*ST新梅的知名牛散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公司目前相當于一個“凈殼”,且在實現盈利,市值又不高的情況下,自己的預期是公司將有重組和資產注入。但對于日趨嚴格的監管環境,尤其是重組新規的頒布,對ST股炒作的路徑已經近乎堵死。
時隔一年零兩個月后,*ST新梅終于迎來恢復上市的首秀。
6月6日,按照有關規定,*ST新梅交易的漲跌幅將不設限制,這一度令投資者期待不已。實際上在當天早間,*ST新梅不僅在集合競價階段一度暴漲四成,隨后雖有回落,但開盤后仍兩度因股價異動漲近三成而停牌。只是,等到下午再度開盤交易時,股價卻在最后的5分鐘里遭遇翻綠“逆轉”。
這對于*ST新梅而言,無疑再度提出了考驗。盡管在暫停上市期間,公司不僅妥善地解決了困擾其三年之久的控制權之爭,且具有上海國資委背景的大股東的入主,更令外界對公司未來頗有聯想。
一位接近*ST新梅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在恢復上市成功后,新任大股東和管理層將著力解決公司的持續性經營問題。公司一位前十大股東則認為,重組和資產注入將是其最大的預期。
從暴漲到微跌
這是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經歷的一個真實故事,故事主角李新(應其要求,采用化名)是某投資ST股微信群的*ST新梅投資者,他在近兩日的表現,或許可以從另一個側面反映出這家上市公司恢復上市首秀當天的情況。
6月5日晚間,距離*ST新梅正式恢復上市交易還有半天,李新便開始在群里預測其此后可能出現的股價走勢,及自己可能獲得的盈利幅度。由于此前已經有過十余家從暫停上市到恢復上市的案例,且在這些上市公司恢復上市的首日,股價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大幅上漲(根據有關規則,恢復上市首日漲跌不設限制),李新認為*ST新梅即使再不濟,也將出現至少50%的漲幅。
6月6日早間9點15分,*ST新梅在集合競價開始時的走勢,印證著李新上述預測。在集合競價階段,*ST新梅先是一路上漲至最高的10.88元/股,漲幅超41%,隨后則一路震蕩向下。
9點30分開盤后一分鐘內,*ST新梅連續遭到兩筆8萬手以上的買單,股價直接推高至8.91元/股,漲幅達16.17%,觸及監管要求的第一次股價異動臨時停牌;10點,*ST新梅第二次開盤,但股價同樣在瞬間被推高至9.8元/股,漲幅達到27.77%,隨后即第二次臨停至14點55分。
在經歷兩次股價異動臨停后,李新在其所在的ST投資群中發起了紅包。然而,也許這就是股市的反復無常,上漲與下跌的轉換只在短短幾分鐘內迅速完成。
14點55分,*ST新梅在第三次開盤的最后5分鐘里,公司連續遭到多筆近4萬手達大單拋盤,股價走勢由此畫風突變出現斷崖式下跌,最終收盤報7.65元/股跌0.26%。
根據數據顯示,*ST新梅當天總交易量為36.98萬手,換手率8.28%,振幅則達到驚人的42.63%。
龍虎榜數據則顯示,國聯證券杭州中山北路證券營業部以928.23萬元,成為當天買入金額最大的營業部,買入金額最大的前5名則共計買入3721.6萬元,占總成交比例12.09%;賣出金額最大營業部是光大證券(601788)沈陽十一緯路證券營業部,為2665.37萬元(是賣出第2名的2倍),前5名共計賣出6836.56億元,占總成交比例22.21%。
“中午的時候看到*ST新梅漲得這么好,以為終于不用做‘韭菜’了,就發了紅包,沒想到收盤后發現還是被割了‘韭菜’。”李新說。
“自救”路徑猜想
李新之所以對*ST新梅在6月6日的股價走勢頗具信心,源于此前十余例恢復上市的案例中,相關上市公司的股價均在復牌首日取得翻倍的上漲。
以協鑫集成(002506)為例。2015年8月12日,彼時仍名為*ST集成的協鑫集成,在盤前集中報價階段即達到800%的漲幅,隨后開盤漲幅繼續擴大至890.3%,遭遇臨停,而當天收盤后,協鑫集成的漲幅最終定格在986.07%。
協鑫集成并非孤例,據不完全統計,此前包括長航鳳凰(000520)、ST生化(000403)等在內的15家上市公司在恢復上市首日,股價均出現了3倍以上的漲幅。
“(*ST)新梅情況不能與過往的案例直接對比,不僅外部政策環境不一樣,各個公司的內部情況也不同?!比A東某大型券商一位策略分析師表示。
誠如其言。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到,協鑫集成在恢復上市前,已經完成了對公司進行的重組,不僅名稱從原來的*ST超日變更為*ST集成,在新任大股東的主導下還完成了重整,主營業務變更為太陽能(000591)電池組件銷售。
*ST新梅雖然在去年10月,由公司現任實控人上海浦東科技投資有限公司(下稱“浦東科技”)主導,和平解決了長達三年之久的控制權之爭(詳細情況,請搜索參考21世紀經濟報道有關*ST新梅的系列報道),但在業務變更上并未采取實質行動。
2016年年報顯示,*ST新梅公司營收達2億元,扣非后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549萬元,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1.5億元,實現連續兩年該項指標為正的目標,但主要收入來源仍是原有的房地產開發銷售業務。
一位接近上市公司的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新任大股東和管理層雖還未透露下一步發展計劃,但在恢復上市成功后,下一步的重點計劃即是改善經營,“公司當下沒有有息負債,資產負債率也低于40%,發展具有很大潛力”。
根據此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的報道,浦東科技的上海市國資委背景,也加深了投資者對*ST新梅未來發展的預期。實際上,在取得控股權后,浦東科技曾承諾,未來5年不減持公司股份,且在恢復上市之后的3個會計年度(2017-2019年),保證*ST新梅扣非后凈利潤實現3.3倍的增長,若不能實現,則自己將差額以現金補足。
一位重倉*ST新梅的知名牛散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公司目前相當于一個“凈殼”,且在實現盈利,市值又不高的情況下,自己的預期是公司將有重組和資產注入,“上海國資委有那么多好資產還沒有證券化呢”。
但對于日趨嚴格的監管環境,尤其是重組新規的頒布,對ST股炒作的路徑已經近乎堵死。稍早前,已有新都退(000033)恢復上市失敗的案例出現。
對此,上述牛散認為:“去年停牌已經重組和扭虧且沒有違規的公司應該都沒問題(可以操作),今年停牌和今后的ST公司就很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