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www.hand93.com)6月7日訊:
大面積破凈 如何理解銀行的投資價值?
01 破凈
Wind數據顯示,目前38家上市銀行中,30家銀行市值跌破凈資產,占比高達近80%。由于持續破凈,多家銀行觸發了股價穩定機制,大股東宣布出手真金白銀進行增持。
02 "原材料"
從產業的角度,大股東們為什么愿意花這個錢?它為什么對市值的穩定有需求呢?
這就要從銀行的商業模式說起。銀行這個產業做的是資金生意,就好比任何生意,你想賣的更多,就得生產更多。生產更多,就必然需求更多的原材料。對銀行來講,它最重要的"原材料"就是資金。
銀行想要獲得更多資金,主要有兩個途徑,第一,問儲戶要。然而現在存款和理財利率有限,整體儲蓄率難以繼續提高。因此,銀行就要轉向第二個途徑,問股東要。
如何問股東要呢?它就要在資本市場向股東定向增發來融資。可問題在于,如果股價持續低迷,如果很低的價格可以直接在二級市場買的到,那誰還愿意參加高價的定向增發呢?所以從產業角度,銀行的大股東,就比別的產業更有動力維護市值的穩定。
那么對普通投資者來講,為什么要關心銀行呢?重點在于,幾乎所有的主流重要的指數,銀行漲跌的權重占比都特別大,尤其是上證指數,幾乎就是銀行來代言的。因此,銀行如果能走出破凈,對指數表現、對所有投資者都能帶來價值提升。
03 時態
現象說完了,接下來開始深挖。銀行為什么會大面積破凈呢?在所有的產業中,銀行的凈資產是最容易量化的,它不像別人設備、存貨、無形資產等無法評估。銀行的資產都是現金和有市場價格的金融資產,所以按道理,一塊錢就是一塊錢,怎么會出現一塊錢市場評估只值6毛錢的現象呢?
破凈的主要原因,是大家擔心不良資產。但是做投資它是在考察你對時態的理解,這件事是過去時、現在時、還是將來時?
過去我們經歷了經濟結構調整和產能出清,這個過程必然伴隨壞賬,但關鍵在于,這個進程結束了沒有?它是進行時還是將來時?
先看事實,一季度銀行全行業不良率1.89%,相比年初下降0.02%。而38家上市銀行超過六成一季度不良率下降。
這個證據就說明,投資者擔心的不是過去,也不是現在,而是將來。那么銀行將來的資產質量又和什么因素相關呢?
04 兩個變量
我們大量研究發現,它和破產企業數量有關。一個經濟體中,當破產企業數量減少,銀行不良就會減少。那么破產企業會多還是少呢?它又和產業的集中度有關,現在經濟中,大量的行業在這幾年中,仗已經打完了,基本上勝負已分,產業結構基本定型。所以,如果未來沒有更多破產企業出現,那么銀行不良率也就升不起來。
(摘自《銀行大博弈》)
我們研究的第二個發現,它和技術變革有關。傳統批發和零售行業是壞賬率最高的行業之一。一個重要發現,在過去這些年,網購占比抬升的過程中,批發零售業壞賬在同步抬高。如果認為未來這個技術變革基本到頭了,那么傳統零售的壞賬率也就見頂了,對銀行來講,不良率可能也隨之見頂。
最后總結,生活中我們需要的是正確的觀點。但對投資者來講要求更高,僅僅正確是遠遠不夠的,投資者需要的是正確但與眾不同的觀點。更多資訊,關注財經365股票門戶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