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華南私募圈內人都在為老范而唏噓,這位曾經身家數億的大戶已經輸到精光。今年1月,他曾通過抵押手中的物業融了一筆資金“續命”,但4月再度走到平倉線附近,此時老范根本無法找到足夠的補倉資金,不得不忍痛砍倉。
老范在進軍股市之前,曾是一家四線地產商的小股東,2015年他懷揣數千萬元殺入股市,由于天生膽大外加嗅覺敏銳,利用杠桿很快在股市里賺到數億元,并逃過了2015年夏天的巨震。旗開得勝使得老范信心爆棚,他在2016年初再度通過放大杠桿的方式殺入某上市公司,但由于市場風格快速轉換,老范拉抬股價的做法并沒有吸引到跟風盤,卻使自己的倉位越來越重,并步步接近平倉線。今年1月,老范通過質押物業的方式再度融入部分資金,換來一次喘息機會,但在今年4月,老范徹底向市場投降了。
自2015年中期起,股市進行了一輪深度去杠桿,但習慣了使用杠桿的資金并不會輕易就范。在股市走勢企穩之后,尤其2016年初,部分資金再度借助杠桿殺入小市值股票尤其是殼資源類個股。這類資金背負著沉重的成本壓力,年化利息高達百分之十左右,也決定了其一定是沖著暴利和快錢來的。但在監管從嚴和金融去杠桿的背景下,市場風險偏好快速下降,這部分資金拉抬股價的手法失效,在這些個股中越陷越深,部分大戶在不知不覺中甚至成了某些個股的實際控制人。
今年以來,監管部門統一協調監管,金融去杠桿步伐加快,特別是4月份資金面驟然緊張,成為壓垮部分杠桿大戶的最后一根稻草,老范們不得不奪路而逃。其間,多只個股出現閃崩走勢,在沒有任何利空消息之時,突然出現兩到三個跌停板,閃崩的背后恰是某些長期盤踞的大戶們認虧出局。
以印紀傳媒、亞振家居等個股為例,前者在4月13日早盤開盤后15分鐘內被砸至跌停,并在隨后兩個交易日一字跌停,三個交易日內跌幅超過27%;后者則在4月17日起的5個交易日內4天跌停,短短一周內股價跌去四成。
其中,亞振家居在4月17日至19日的成交數據顯示,來自杭州、溫州的三家營業部成為賣出主力,占上述三個交易日賣出金額比例超過10%。而在隨后的4月21日、24日,公司股價打開一字跌停,多家位于寧波、杭州、溫州等地的營業部席位密集賣出,導致其間公司股票成交金額快速增加。
彼時市場人士普遍認為,資金如此不計成本地出逃顯然不符合一般交易規律,很可能是由于部分投資人在資金使用上出現特殊需要所致。上交所也在4月15日指出,近期發現一批存在異常交易現象的賬戶地域特征明顯。經分析發現,賬戶主要集中于浙江溫州等地,并有向其他地區擴散的趨勢。
一位游資界資深人士感嘆:“在錯誤的方向上加杠桿是致命的,加杠桿操縱股價的結果是所有人把籌碼扔給你,你不能承受籌碼之重,必將被壓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