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前,減持新規重磅出臺,劍指市場深惡痛絕的減持亂象。關于“升級版”規則的大討論隨之展開,行情走勢、長短期影響、市場生態變化等都成為市場各方熱議的焦點。
不難發現,各種討論當中正在形成一種共識:減持新規的出發點正是重塑資本市場激勵機制,獎賞真正踏實經營的融資者和專注價值的投資者。這種良性互動的背后,資本市場才能更好地服務于實體經濟,真正在國民經濟中擔負起資源優化配置的重要使命。
弘毅投資董事長趙令歡認為,減持新規是以解決當下市場出現的問題為導向,在短期內以維護市場穩定為主要目標,從而為長期的制度設計奠定基礎的舉措。
“短期‘求穩’是為了長期‘求進’,加強監管是必要的,但主要方向應是懲惡揚善、優勝劣汰。”趙令歡說,業界應與監管部門一道,在遏制市場亂象的同時,對市場的長期、穩定、良性發展形成正面引導,走出一條適應中國特色、支持長期投資、價值投資的道路。
在敦和資本總經理張志洲看來,看待減持新規,必須站在中國宏觀經濟和金融市場發展大環境和主趨勢的角度。新常態下,資本市場更加需要真正能夠把企業經營好的上市公司。
張志洲認為,新規能強化股票市場的長期價值投資傾向,改變A股市場過去一定程度上存在的“劣幣驅逐良幣”現象,促使A股市場將有限資源更好地配置到專注企業經營發展,把業務做好、做強、做優的上市公司,最終更好地發揮股票市場優化資源配置的作用。
江蘇高科技投資集團董事長張偉也表達了類似的判斷,減持新規能夠讓成長性好、有發展前景的創新型企業獲得更多的資源,享受更高的估值溢價,有利于實體經濟健康發展和宏觀經濟轉型升級。
張偉說:“產業資本的大規模減持,不但會令股市承壓,危害股市健康發展,也會給整個宏觀經濟帶來危害,使實體經濟面臨‘失血’風險。”他評價,新規進一步引導上市公司股東、董監高規范、理性、有序減持股份,有利于引導產業資本專注實業。長期來看,對市場流動性的影響、對實體經濟發展的影響是正面的。
與此同時,市場也不會虧待堅持發現真實價值的眼睛。真格基金創始人徐小平舉了這樣一個例子:有中國企業在美國上市后,十年多股價漲了近二十倍。
“長期持有這樣股票的投資人有福了!可以充分體會到巴菲特一生奉行的‘價值投資’的甜蜜。”徐小平說。
其實,無論對于機構投資者還是中小投資者,擦亮雙眼的過程不僅完成了財富的增值,也完成了對實體經濟的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減持新規對于創業投資基金做出了專門安排,并將進一步研究創投基金所投企業上市解禁期與上市前投資期限長短反向掛鉤機制,對專注于長期投資和價值投資的創業投資基金在市場化退出方面給予必要的政策支持。
張偉告訴記者,新規對創投行業來講,會進一步促使各家機構提升專業能力,回歸價值投資本源、將資金投入到真正有價值、有發展潛力的創業企業,以支撐更長的退出周期。這對有專業、有團隊、有既往業績的品牌創投來講是利好,對扶持實體經濟發展更是利好。
當然,減持新規將如何影響資本市場和實體經濟還需要更多的時間來沉淀。但激勵制度的改變無疑將重塑資本市場的“賺錢邏輯”,只有真正的價值創造才能造福投資者、給力實體經濟,中國資本市場的未來才會更加值得期待。
(原標題:減持新規重塑激勵機制 促資本市場更好服務實體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