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迎來漲價潮,幅度不大,但范圍很廣,如何看待它的影響呢?
01
樹澤想先和大家講個飛機工程師的故事。主人公叫萊特,1936年,他在飛機制造中發現,產能每增大一倍,成本降低15%。當生產越多,成本就越低,售價就能越便宜。便宜的東西,用的人多,反過來促進更多生產,帶來更低價格。福特公司在百年前,率先利用這個規律大幅擴產,引領了上個時代燃油車的成功。
時間來到50年后,硅谷從汽車和飛機的故事里學到了精髓,他們在半導體制造中,率先應用這個規律,每18個月,芯片中晶體管的數量能增加一倍。產能上升,成本下降,于是電腦開始走進尋常百姓家。
芯片和電腦的成功,讓電池廠看到了機會。電池廠在給筆記本電腦和大哥大供應電池的過程中,再次發現了成本下降的秘密:只要擴產,成本就能下降。100年前萊特的秘密,在制造業中流傳開來,成為了像葵花寶典一樣的武林秘籍。
這個秘籍,讓電池成本下降了97%。當電池足夠便宜,成千上萬的手機電池捆綁,就能造出平價的電動車。這和百年前的福特T型車,幾乎是一樣的故事模板。你會發現,一切都像是安排好的,技術革命,就像放鞭炮,之前的每一響,都是在為下一次更大的響聲做好的鋪墊。
02
時間來到2022年,車廠們按照這條武林秘籍的指引,繼續擴大產能,但是沒想到,這一次,神功不靈了。隨著產量的擴大,從去年開始,每出一次財報,電車廠就遭遇一次暴擊:全球老大的毛利率從27%下滑到20%即將失守。中國的龍頭電車之一,毛利率從20%下滑到只有12%。
毛利率反映了在生產成本之上,企業的加價。現在上游成本一天一個價,電池的重要原料碳酸鋰從一噸5萬,漲到一噸50萬。如果不提價,電動車的財報可能會迎來全行業虧損。但如果提價過多,用戶會轉身購買油車。如果虧損是新興產業必須支付的獲客成本,那么轉身買油車,則意味著徹底失去了客戶。
03
這是一個進退兩難的艱難局面。為什么萊特的武功失靈了?這里面有兩處任督二脈:
萊特的秘訣,首先來自工人的經驗。就像功夫一樣,所謂熟能生巧。熟代表效率高,單位時間生產更多,巧代表質量好。又好又多,又多又好。這一條沒問題。
萊特的秘訣,第二來自固定成本分解。一個巨大的超級工廠,建設成本是固定的。這錢一臺車也要花,1000萬臺也要花。車賣的越多,蓋個大工廠越劃算。這一條也沒問題。
問題出在了第三條,產能激增帶來的大規模采購。在過去,批量采購總是能拿到折扣價。但是這一次,批量采購,導致了短期供需的嚴重失衡
04
為什么會失衡呢?過去生產飛機和油車,也要用到金屬和礦石。當下游需求爆發,上游的礦山,為了擴大利潤,也會跟著同步擴大供給。你下面造的越快,我上面挖的越多,你好我也好。
但如今,三只黑天鵝封鎖了來路:第一,疫情反復,導致礦山開不了工;第二,地緣局勢,導致有貨但別人不要;第三,全球向低碳能源沖刺,導致所有的資源開采,因為環境問題,都進度遲緩。
這三只黑天鵝,正好點中了萊特武功的死穴。如果不破掉這三只黑鵝的陣型,恐怕還會有更多制造業,會遇到和今天電動車一樣的難題。
05
最后總結,產業鏈,就像天上的大雁。大雁是細胞,而雁群才是生物。落單的大雁找不到回家的路。因此,不是問,哪個產業哪家公司把錢賺走了,而是問,如何能讓所有的產業都更好的活著。相信每個人,最近都能感受到市場的波動,世界的變化,和世事的無常。而我們每個人的力量都是渺小的。但我們每個人也都是相互依賴的,擁有一個精神港灣能讓你我在面對概率和未來的不確定時,相互鼓勵、倚偎向前。更多股票資訊,關注財經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