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材料的不斷崛起引起了業界各方的關注。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召開了兩次行業協會、鋰資源開發、鋰鹽生產、正極材料、業協會、鋰資源開發、鋰鹽生產、正極材料、動力電池等。會議要求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加強供需對接,形成長期穩定的戰略合作關系,引導鋰鹽價格合理回歸,加強市場供應保障,更好地支持中國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健康發展。
截至3月18日,電池級碳酸鋰的平均價格已超過50萬元/噸,較年初上漲80%以上。雖然不排除一些供應商囤積奇怪,但這一輪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是新能源汽車的加速普及,導致鋰材料需求大幅增加。數據顯示,2021年全球新能源車型累計銷量近650萬輛,同比增長108%。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352.1萬輛,增長157.5%。一些傳統汽車公司看到了新能源汽車布局的趨勢,進一步推動了鋰材料價格的上漲。
但遺憾的是,作為新能源汽車大國和動力電池生產大國,我國鋰資源總量并不是第一,鋰材料的全球定價權也沒有掌握。目前,國外鋰礦開采難度小,儲量豐富。因此,雖然上下游供需矛盾可以在短期內通過穩定應價格來平衡,但從中長期來看,釋放中國當地供應需要時間,供應短缺矛盾將繼續,鋰材料價格的上漲勢頭難以根除。工業和信息化部座談會上傳遞的信息也表明,業內各方對這種情況有著清晰的認識,對策是同時努力供需。
為了解決鋰超級瘋狂現象,筆者認為短期內可以依靠供需對接,但中期需要進一步加強鋰資源開發,釋放供給。從長遠來看,最終的解決辦法是加強技術升級,擺脫動力電池對鋰、鎳等材料的依賴。
一些券商的研究表明,2020年,中國鋰資源儲量約510萬噸,占全球鋰資源儲量的6%。隨著近期國內鋰礦的發現,未來國內鋰資源儲量仍有增長空間。目前,西部采礦瓶頸相對困難,發展程度較低。但面對鋰材料價格上漲,鼓勵科技人員開展專項技術研究,進一步降低采礦成本,提高鎂鋰分離效率。只有從源頭上增加供應,才能在國際鋰資源市場上擁有更多的話語權,為中國新能源產業提供更多的糧食。
從長遠來看,鋰超瘋對新能源產業來說可能不是壞事。目前,新能源汽車的技術路線仍存在變量,動力電池正負材料之王之爭遠未結束。鈉離子電池、鋁空氣電池等的研發和商業探索如火如荼,鋰材料的崛起必將加速這一趨勢。由于鈉資源和鋁資源的儲量、分布和價格優于鋰資源,一旦技術突破形成,鋰材料的價格自然會回歸理性。更多股票資訊,關注財經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