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大部分投資者在投資過程中,或多或少填寫過《風險承受能力問卷》,問卷中直接了當的詢問了對于不同收益率的產品,及對應不同的損失率,你的選擇是什么。(當然,大部分人都是隨便一填)
然而到了實際操作過程中,風險仿佛置之度外,收益成為了唯一的考量標準;或者說投資者對于本金的損失是極度厭惡的,而對收益的渴求是無限的。
因為我們聽了太多的暴富神話,漲停、一倍、十倍、身邊誰、網上哪個人買了哪只股票賺了很多錢,財富自由了;因為幸存者偏差和人性使然,加上錯誤的收益率預期引導,所以我們對“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的迫切程度也表示理解。
然而對于收益率的過分預期和模糊認識,很容易造成極大的心理落差和廣泛的筆誅墨伐現象;基于此,我們有必要從歷史數據中重新認識一個理性的大概率可實現的收益率。
我們選取了三組數據,分別為WIND全A指數年收益率、全部A股當年收益率中位數、全部A股當年收益率算數平均數。相比于WIND全A(自由流通市值加權)和中位數收益率,我們認為算數平均數收益率更具有代表性,它的含義在于:一個投資小白,假設每年年初將資金等額分布在各個股票中,當年可獲得的收益率的期望值(注:已剔除當年上市新股)。這個指標才是我們所定義的,從投資者角度來看,一個市場的平均收益率水平。
WIND全A指數當年收益率及累計凈值
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投資小白,按照我們的設定,嚴格遵守交易紀律,長期來看(我們定義為10年),年化復合收益率可以達到6.5%~32.6%,各個結算年度均能保證GAGR為正;中期來看(我們定義為3年),年化復合收益率的區間會變寬,-18.6%~72.1%,可能取得負收益,概率還不小,達到35%。
有人會問,既然一個零基礎的小白都可以取得還不錯的收益(尤其是長期來看),那么我們是不是只要稍加學習就可以取得更高的收益?
我們以偏股基金 (930950.CSI,中證偏股型基金選取內地上市的所有股票型基金以及混合型基金中以股票為主要投資對象的基金作為樣本,采用凈值規模加權,以反映所有偏股型開放式證券投資基金的整體走勢) 指數作為對比,并默認受過專業投資訓練的公募基金公司投資水平(以取得相對收益為標準)高于市場平均水平。
公募基金在過去可參考的10年和3年復合收益率方面,大部分時間很難跑贏市場平均水平,近三年有所改善,但我們很難不把原因歸納于2019/2020年是更符合公募投資風格的藍籌/大盤股的大牛市。從取得正收益的概率上看,偏股基金和市場平均水平,3年GAGR取得負收益的概率相同,達到33%。從1年收益率上看,也呈現類似的結論,但是波動性(方差)小于其他四個假設,也即投資體驗感相對更好些。
可以看出,從長周期來看,專業機構投資者也實際上賺的就是市場的β,很難跑出超額收益;而中短期來看,的確可以取得相對的α,但跑贏的概率并不高(~50%),而且會帶來收益率的寬幅波動,投資的起點時間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未來可取得的收益表現。
這也給廣大普通投資者帶來一些啟示:在A股市場賺錢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99.99%的人也不可能保證10年維度的長線投資,保持合理的1-3年收益率預期,并對聒噪/失真/誤導性的投資營銷保持一份冷靜,這才是普通投資者應該學習的投資第一課。更多股票資訊,關注財經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