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看好中國A股市場的摩根士丹利,也開始變得沒那么樂觀了。
美國當地時間5月23日,美國老牌投行摩根士丹利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該行對于上證綜指的12個月目標點位已經從4400點下調到了3700點,降幅高達16%。
不過,以5月24日的收盤點位3064點計算,大摩的最新預測仍然暗示,滬指存在超過20%的潛在升幅。
“我們新的價格目標暗示,A股相對于H股和MSCI中國指數的在12個月內的跑贏幅度將遠小于我們此前的預期。事實上,我們給出的新目標點位意味著,在從觸底反彈到達到頂點的一整個過程中,中國離岸市場有可能表現勝過在岸市場,這在中國股市的牛市歷史中將是第一次。”報告這樣寫道。
摩根士丹利對于港股市場的預期似乎并沒有什么改變。該行指出,MSCI中國指數的目標保持72不變,意味著還有4%的上漲空間。恒生國企指數和恒生指數的目標同樣不變,分別是11300點和26000點。
截至5月24日下午4時,恒生國企指數和恒生指數分別收報10390.9點和25428.5點,換言之,大摩預期二者還將分別8.7%和2.2%的升幅。
美國當地時間2月14日,摩根士丹利曾發出過一份長達118頁的報告,在這份報告中,該機構對于A股的前景賣力唱多,稱投資者可以買入中國股票并長期持有,重申對上證綜指2017年的預測目標是4400點。
盡管這一目標點位向下調整了不少,不過大摩仍然在最新的這份報告中強調,仍然看好中國市場。
“我們的觀點仍然是,中國股票的在岸和離岸市場都正處于牛市之中,這是在大約一年多前,當經濟觸底的時候開始的。但這場牛市不尋常的是,截至目前為止,離岸市場的表現要勝過在岸市場。這在之前的牛市,例如2006年7月、2009年以及2014年和2015年時是截然不同的。”
大摩解釋稱,這其中的原因,一個可能是2016年初在貨幣處于下行壓力下,中國的前景在離岸市場估值上遇到了極端的悲觀情緒,另一個也可能是因為近期南下投資者涌入的現象,至少有一部分原因是受到A/H股估值差價的鼓舞。
該機構繼續推薦五大長期投資主題機會,包括醫療健康、大眾消費、環保、科技及高端制造業、國防及航空航天。
報告中寫道:“這些板塊將會從中國持續的轉型和長期政府政策支持中受益。在一些情況下,這些主題也能從國企改革中受益。”
而在具體的個股方面,摩根士丹利將6只個股新增入了推薦股票名單中,包括均勝電子(600699,股吧)(600699)、三一重工(600031,股吧)(600031)、華潤三九(000999,股吧)(000999)、海康威視(002415,股吧)(002415)、寶鋼股份(600019,股吧)(600019)、大秦鐵路(601006,股吧)(601006)。
移出推薦名單的股票則有3家,分別是海格通信(002465,股吧)(002465)、歐菲光(002456,股吧)(002456)、春秋航空(601021)。
除了預測點位和個股的調整,摩根士丹利對于上證綜指的盈利增長預期也要比2016年11月時做出的判斷更低。
按照大摩的最新預期,滬市2017年的每股收益(EPS)為195元,或9.7%的按年增速,而此前的預測是200元。2018年的EPS預測則為210元,或7.5%的同比增幅,此前的預測是223元。
這一改變,主要來自于數據模型的改變。摩根士丹利在報告中解釋,之前采用的預測模型較為簡單,而目前采取的則是一個全新的多因子回歸模型。
“這些預測是基于一個新的過程,50%來自摩根士丹利分析師們給出的自下而上的聚合收益預期,另外50%的權重來自于一個新的五因子回歸模型分析結果,這五大因子包括房地產價格預測、當前M2同比增長、中國名義GDP增長、中國非制造業和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以及中國乘用車銷量的同比增幅。”
5月24日,國際信用評級機構穆迪將中國主權信用評級由Aa3下調為A1。按這家機構的說法,中國經濟將持續放緩、政府債務將持續走高、實體經濟債務規模將快速增長。
不過,摩根士丹利對于中國經濟的前景一直堅定看好,在最新的報告中依然堅持觀點沒有改變。
“我們預計到2027年,中國可以避免經濟震蕩,并完成躋身高收入國家之列。我們認為,轉向更高增值業務將推動經濟發展,從而促進MSCI中國相對于MSCI新興市場在中長期的業績表現優勢,為投資提供重大機遇。”
事實上,摩根士丹利在2月份的報告中就提到,中國將在2027年之前,將人均收入從目前的8100美元水平提高到12900美元,就此躋身高收入國家之列,成為繼韓國和波蘭之后,在過去三十年中,第三個實現該目標且人口超過2000萬的國家。